|
||||
|
90后“折腾”新社团不长久 每年秋季,在北京大学的三角地,总会迎来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260多家学生社团分批次在这里拉开架势,纳贤招新,吸引入学新生。北大学生称之为“百团大战”。 学生社团,是北京大学的一大特色。几乎每名北大学生都有参加社团的经历,许多社团经历对他们今后的发展都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 2008年,富有个性和创造力的90后群体走入象牙塔,社会环境的多样化,敢想敢做的个性,让北大近几年的新增社团呈现出“来去匆匆”的格局。 本篇报道通过对北大社团的数据分析来折射当代大学生社团发展特点,并通过山鹰社个例,寻找社团成功发展之道。 百团大战 记者获得北京大学2006年至2010年上半年注册社团数据资料,分析发现,以2008年为分水岭,之后北大学生参与社团活动逐渐呈现出热衷实践、冷淡文化研究、热衷新社团、新老社团更迭加快等特点。 而2008年,正是90后学生主体进入大学校园的标志年。 社团概述 北京大学最早的社团是成立于1904年的抗俄铁血会。当时正值沙俄入侵我国东北,当时北大的前身,京师大学堂师范馆学生奔赴关外组织抗俄。后来在1904年,以京师大学堂学生为主干的“抗俄铁血会”正式成立。 此后,北大的社团开始层出不穷,社团活动再未停止。在五四运动及之后,北大开展的各项轰轰烈烈的学生运动,社团更是起到了组织和带头作用。 进入新世纪,北京大学的社团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根据北京大学学生课外活动指导中心(以下简称指导中心)提供的数据,截至今年上半年,北大共有学生社团263家,参与社团学生3万余人次。 目前,指导中心将北大社团分成政治理论、学术科创、实践促进等八大类别(见下表)。 社团类别 代表社团 政治理论类 马克思主义学会 学术科创类 禅学社、青年天文学会 文化艺术类 五四文学社、民俗学会 体育健身类 山鹰社、自行车协会 公益志愿类 爱心社、学生红十字会 合作交流类 台湾研究会、中美交流学会 地域文化类 湖湘文化研究会 链接 北大社团之最 ●会员最多的社团 山鹰社(社龄21,人数1000) 爱心社(社龄17,人数1000) 元火动漫协会(社龄12,人数1000) 北京大学电影协会(社龄10,人数1000) 北京大学吉他协会(社龄9,人数1000) ●社龄最久社团 五四文学社(社龄54年,会员50人) ●日常活动最多社团 定向运动协会(日常活动14项:定向越野训练,新生校园定向赛,夜间趣味定向赛等各类定向赛9场,各类的穿越赛3场,知识讲座,男女混合定向赛) 社团分析 北京大学2005年底成立学生课外活动指导中心。社团的管理,资料规范整理进入新阶段。 本报获取2006年至2009年北大社团的相关资料并进行分析,对于北大社团近年的发展进行更加细致、深入的剖析。 我们可以看出,文化艺术类社团近年来发展迅速,社团比例由2008年前的16%上升到25%,由第四上升至第二,同时实践促进类社团增长11%,在增长率中仅次于文化艺术类社团。 魔术社、动漫社……这些新兴社团都体现了当代大学生兴趣选择的多元和个性的表达。 2.社团年龄 实践类年轻 体育类长寿 社团类型 平均社龄(年) 体育健身类 10.46 公益志愿类 9.76 文化艺术类 7.94 学术科创类 6.69 政治理论类 6.60 合作交流类 5.94 地域文化类 4.31 实践促进类 4.18 在这些社团分类中,实践促进类社团平均社龄不到5年。实践类社团“年纪轻”与近年来注重大学生投身实践的时代背景有关,同时也是大学生对“校外课堂”追求的体现。 而体育类社团则普遍社龄较长,这与大学课业负担相对高中时期的减轻有关,而热爱运动也是年轻人恒久不变的主题。 背后故事 新社团注册多 老师加班至深夜 吕晓轩是北京大学团委学生团体部的副部长,是社团管理的负责人之一。 他告诉记者,最近两三年来,加入成立答辩队伍的社团每年都在增长。 “90后的学生入校后,似乎对做社团活动十分热衷。”吕晓轩说,尽管团体部的工作人员每天都在努力工作,但工作时间明显延长。 “现在工作,熬夜加班到夜里十二点的时候比过去多了不少。”吕晓轩说。 3.社团消长数量 90后入校 新社团来去都快 每学期社团成立和注销数量 07—08 第一学期 1 2 08—09 第一学期 2 08—09 第二学期 1 09—10 第一学期 07—08 第二学期 记者发现,注册成立以及消亡的社团数量,在2008年前和2008年后呈现明显的分水岭。2007学年两学期共注册成立39个社团,而在2008学年两学期,这一数字上升到50个。 同样在消亡社团方面,2007学年有12个社团不再注册,2008学年则上升到30个,而在2009学年,仅第一学期就有41个社团不再注册。 通过对上述数据的分析,记者发现,90后是不可忽视的力量。他们爱玩、务实、敢想敢做、追求时髦的特点得到十分明显的显现。 4.社团消长结构 08年至今新增社团 学术科创类 28 消长“大户” 集中于新兴社团 08年至今消亡社团 学术科创类 31 24 文化艺术类 通过2008年至今新增、消亡所有社团类型结构占比,记者发现,2008年至今新增、消亡社团主要集中体现在文化艺术类和学术科创类上。 文化艺术类的大增、大减正是新兴社团寿命较短的体现,符合90后心血来潮的特点。 至于学术科创类的大增、大减则与时代背景有密切关系。 2001年7月,北京成功获得奥运会主办权。次年,奥林匹克文化协会成立。但在2009年秋停止注册。社团的消亡,也与当时奥运氛围的逐渐变淡有关。 学校声音 与时代环境有关 不会干预 2005年12月,北京大学正式挂牌成立学生课外活动指导中心。其职责中的一项便是对学生社团进行监督、管理并指导。 针对社团活动出现的上述趋向,指导中心秘书长路鹏告诉记者,他认可近年来社团的变化与目前所处的时代环境有关,90后学生入校是社团环境变化的因素之一,今后这股力量会和其他因素一起继续对高校社团活动产生影响。 对于实践类社团的受捧,路鹏认为这跟90后大学生更注重实践对自己将来就业的帮助有关。 路鹏表示,指导中心并不会过多加以干预,学生有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大学生涯规划选择社团的权利,在此基础上社团的产生和消亡也是正常的。 |
[发布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