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非诚勿找,非诚勿扰 不可否认,“找伴儿”过程中,难免有人打着自己的小算盘。 有些人希望得到情感上的满足,比如一些女生希望找位“白马王子”型的男生,让自己一尝当公主的感觉。曾有女生在“找伴儿”帖中提出男生自习的时候要专心、要耐心、要细心,还不得同时和其他女孩子陪读,被网友斥为“比找男友的要求还高”。而有些男生则希望找一位漂亮的女生,玩玩而已,带在身边炫耀以满足虚荣心。 有些人则希望在经济上有所斩获。“你在学习的时候心不在焉吗?你需要助你全身心地投入学习的陪读服务吗?本人现准备考研究生,可提供陪读服务,每小时收费5元。”这样的帖子也经常出现在考研论坛、BBS等地。将“搭伴儿”学习的行为发展成一种盈利模式,使“伴儿”受到很多诟病。更有甚者,将“伴儿”视为自动提款机。 当然,对更多的学生来说,还是希望在男女生的正常交往中,共同进步共同成长。同为“考研族”的小霞和男友是在自习室认识的,后来,男友考上了复旦大学法学院,而她却和厦门大学失之交臂,留在厦门工作。小霞相信,为了共同目标而努力产生的爱情,经得起时间和空间的考验。“因为都是福建人,毕业了还是会在同一个城市,在省内的可能性比较大吧。” “搭伴儿”这种现象并不是洪水猛兽,在特定的环境下,如果目的和出发点是单纯的、积极的,那么,存在即是合理,无可厚非。它也是大学生不断走向成熟的一种历练方式。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同时在集体生活中必须学会正常的人际交往,重要的是保持健康积极的人生态度——找伴儿,请非诚勿扰。 专家观点:“学伴儿”是青年社会化的好载体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 青年研究所副所长 邓希泉 作为近年兴起的事物,大学生“找伴共读”现象日趋普遍。从其性质上分析并从整体上判断,“找伴儿”是好事而不是坏事,是青年社会化的更佳载体而不是青年社会化进程的障碍,适应了社会发展而不是逆社会潮流。 大学生学习发展的差异化,班级制集中学习形式的衰减,异性交往和恋爱等必须完成的社会化内容,“他人在场”对学习的促进,就业发展信息的共享,以及学术小团体的显著作用,共同促发了“找伴儿”现象的产生和发展。可以预见,“找伴儿”现象将更为常见,并成为大学校园新凸显的风景。 要让“找伴儿”这一好事的作用发挥好,需注意“四忌”。 一忌跟风。不能因他(她)人找了伴,成为了校园时尚,为了跟上趟,把“找伴儿”当成了虚荣的手段,忽视了真正的学业目标,势必使“找伴儿”缺乏可持续性。 二忌匆促。学习和思想交流绝不能临时起意,需要根据自身的职业发展规划、学习旨趣和爱好进行准确定位,在此基础上经过一段较长时间的寻找和磨合,圈定学伴。 三忌常变。高效的学术团体是多年积累的结晶,学伴是形成学术团体的重要途径。要在准确定位并基本保持自己的专业领域和学术旨趣,在此基础上逐渐将学业伴侣相对固化,形成较为稳固的学术合作团队。 四忌他图。必须坚持“找伴儿”是学习第一位,发展友谊和爱情第二位,必须排除和杜绝“找伴儿”的虚荣心理、投机心理、不信任心理、过度信任心理和获利心理。 |
[发布者:dongdong]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