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培养博士要各方合力 记者 姚晓丹 本报北京10月26日电 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周光礼在日前出版的《中国博士质量调查》一书对博士生的质量、博士生培养制度等问题再次进行了探讨,一些据此进行的分析指出,“博士与导师关系的利益化趋势直接影响了博士生质量,甚至催生学术腐败”。如何看待这个问题?记者专访了北京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常务副所长洪成文教授。 洪成文认为,博士生教育质量的提高不仅仅在于“博士”、“导师”两个因素,博士生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学生忙于完成导师科研项目”、“导师带博士生太多”等不是导致博士生质量下降的全部原因。 “对于博士生的培养,至少有三个方面值得我们思考”,洪成文说,“首先,从导师方面,我们需要借鉴一下国外经验。在美国,导师享有的学术自主权很大,而在我国,涉及学生培养的很多方面,导师并没有完全的自主权,比如招生等。其次,从学生方面,学业暂且不论,国外除了商科等少数学科,大部分博士能得到奖学金,这些奖学金足够他们的生活、学费等用度,使他们生活无忧;而在国内,为博士提供的奖、助学金难以保证一个年近30、可能还有家庭的博士生使用。再次是质量认证。博士生的质量该由谁说了算?目前我们还没有一个标准。” “博士生培养是系统工程,值得我们认真思索。”洪成文认为,博士生、导师、高校行政部门、教育行政部门等应共同努力,根据各自职责为博士生质量的提高尽心尽力。(洪成文系北京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常务副所长) |
[发布者:dongdong]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