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评价网 > 科教新闻 > 正文
"C9教育联盟"大学校长就"一流大学建设"支招
作者:中国教育新闻网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发布时间:2010-11-06 13:50

 “C9教育联盟”大学校长就“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支招

  通过机制创新实现跨越式发展

  南方科技大学的目标,是参照一河之隔的香港科技大学,一步到位建一所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经过若干年努力,办成国际知名大学。

  这其实也是国内一些大学的梦想。在多年“摸着石头过河”之后,中国大学离这梦想的距离还有多远?像南科大这样的新生高校,能否通过创新,克服传统办学体制机制的弊端,率先实现突破?

  近日,在由国内9所一流大学组成的“C9教育联盟”论坛上,校长们就“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畅所欲言。对于南科大的最新动态和未来发展,校长们也有不少期待和建议。

  追赶世界一流——

  一枝独秀还是群星璀璨的方式

  “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了20年,但校长们都承认,在学术领军人物、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自主创新能力方面,中国大学与世界一流大学存在很大差距。像南方科技大学这样的新生高校,能否率先实现跨越式发展?

  校长们的答案不一。

  不少校长认为,要赶上世界一流水平,必须制度创新。清华大学副校长袁驷举例说,19世纪德国大学迅速崛起,就缘于组织结构创新,比如:研究所、实验室建制;讲座教授、助教助研等用人制度;连续分级、递进式的新型学术学位制度。

  另一种观点则认为,纵观世界历史,无论是中世纪的英国剑桥、牛津,还是19世纪以来的美国哈佛、麻省理工等大学,都是以本国高等教育整体水平为基础的。换言之,一流大学不可能是中国某个大学一枝独秀,只能是“九层之台,起于垒土”,以群星璀璨的方式出现。

  尊重教育规律——

  从“英明者领导”到“制度化内生”

  对南科大身体力行的“去行政化”,校长们都颇有兴趣,也有不少类似的体会。

  不少校长呼吁:政府要按教育规律办学,要避免行政部门对大学管得过严过细,在法律层面确定“管办分离”,使学校与政府建立起一种符合教育规律的外部行政管理体制。

  西安交通大学校长郑南宁表示,政府部门掌握大量的竞争性经费和教育资源,致使高校和教师经常要“跑部钱进”。要把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运行的大学,转型为市场经济体制下具有公益性质的大学,仅靠大学内部治理的努力,无法实现。

  南京大学副校长吕建表示,没有外部环境的松绑,学校内部管理制度的设计只能是一种“先驱者的示范工程”与“稳当者的权宜之计”。学校管理需要有环境适应性。高校要从“英明者领导”向“制度化内生”过渡。

  外部环境的“去行政化”,可能需要相当长的改革周期——这一点,是校长们的共识。因此,他们探讨更多的,还是如何在学校内部率先“去行政化”,建立中国现代大学的学术制度和管理模式;如何在现有公立大学占绝大比例、计划办学体制下,借助政府谋求最大的发展。

  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表示,与国外大学校长相比,中国的大学校长“太累了”,校长不仅要领导组织教学、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和社会服务,还有许多分外的、“难以预料”的责任。

  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举了一个例子。不久前,复旦大学翻查学校条例,竟发现有1000多份条例早已过期,应予废除清理。他说,因为缺少规范,遇事就容易制定新条例,执行与否却要依靠领导班子甚至某一个人的操作。这种现象,在高校中并不少见。

  杨玉良认为,重要的是,所有章程制定之后便应长期严格遵守。因时因事随意改变,便不会有大学的历史传统和文化积淀。近年高校出现的各种学术不端、基建腐败等问题,暴露的是学校管理的漏洞,而解决之道则是学校的“法治化”,有效区分学术、行政等权力在不同群体中的分配过程。

  差距在哪里——

  缺经费、缺人才、缺特色、缺激情

  建设世界一流高校,障碍或问题还有哪些?

  校长们的意见集中在几个方面。

  缺经费。虽然在全国2000多所高校中,“C9”大学在国家财政拨款的教育投入方面,已经占尽优势,但上海交通大学党委书记马德秀表示,在试图大量引进国际一流人才时,经费的缺口尤为明显。“没有一定的国际可比的薪酬待遇,不可能引进并且留住杰出人才。”

  缺人才。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王树国认为,中国的大学在输送人才方面发挥的作用比较大,在集聚人才方面则比较单一,社会各领域精英回流不足,造成了师资结构的单薄。而新世纪人才、杰出青年、长江学者、千人计划等各种人才计划,也过分注重以年薪作为师资队伍的评价标准。

  有校长表示,如今,国内顶尖高校对高端人才的争夺呈白热化之势。然而,新引进人才的特殊薪酬福利及科研配套政策,与作过巨大历史贡献的现有主体教师队伍之间形成的巨大落差,有失公平,不利于可持续发展。

  缺特色。中国科技大学校长侯建国认为,每一所大学都存在“资源落后于目标”的问题,因此每所学校选择发展路径和发展战略时,都要在优势学科和国家需求之间寻求最大平衡。而大学在找准“火车头”学科,以及形成办学特色上,明显不足。

  缺激情。侯建国还表示,中国大学的课程设置,理论课偏多,实验与讨论课偏少,专业课程相对陈旧。比起20年前,学生缺乏学习热情,必须打破“课堂灌输、学校圈养、流水线培养”的育人模式,要激发学生的激情和创造性。

  香港中文大学校长沈祖尧也认为,阻碍中国大学走向世界一流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忘了大学的使命是“培养人的成长”,重视把专业知识放在学生的脑袋里面,却缺少对价值观、责任心和思考能力的培养。(人民日报)

【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分享到:
[发布者:dongdong]
  相关阅读:  ·男子车上伸“咸猪手”被拘 女子作证竟被母亲骂哭  ·80后闪婚闪离日渐增多 父母插手干涉成诱因(图)  ·邵阳副县长因沉船事故免职 家属公布遇难11人名单  ·舟曲学生受基金会承诺捐助4年 款项1年即停  ·幼师工资不如保姆难留人 公办民办月收入差四千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5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密码: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