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评价网 > 科教新闻 > 正文
南方科技大学:“教授治校”创建现代大学制度
作者:陈星星  来源:人民日报 发布时间:2010-10-21 14:44

 我们正“磨合”着朝前跑(近距离·“南科大”探路3年间(下篇))

  本报记者 陈星星

  以“去行政化”为突破口、以改革学科设置为抓手、以“教授治校”创建一套现代大学制度——显然,像南方科技大学这样一所新型大学的出现,将会给正急于寻求突破的国内高校带来强烈冲击。

  这也注定了,其探路过程,既需要锐意创新,又必须小心谨慎。

  不过,还处于筹创期的南方科技大学,已经走过的1280多天,尤其是朱清时校长到位后展开“治校”的这13个月,其“鲶鱼效应”,却显出了“正和博弈”的积极效果。

  ■ 南科“突围”

  刚刚过去的一周,朱清时很忙碌。穿梭于深圳、香港、北京,他先是忙着与学校的咨询顾问们——来自香港科技大学的教授,商量合作事宜,对首批招聘人员实行“教授培训”;接着,又与深圳教育局方面草拟着南科大的招生程序。外界往往把首批招聘和即将到来的招生,视作南科大筹建过程的进展突破,而在南科大人看来,其深意远不止此。

  朱清时:我们希望把国际上各个学科最优秀的教学科研人才请到深圳,如果这一步成功了,南科大的学术主体就建好了。同时,南科大要从高二年级而不是高三年级的学生中招考,不想让高三这个训练考试的一年,把学生原生态的创新能力和优良素质扭曲。

  事实上,更多的“蓝图”正一点点变成现实。一位自筹建起就介入并亲历了全过程的南科大“元老级”管理人员,无限感慨地说,南方科技大学从无到有的过程,是一个现代大学制度的诞生过程。因为,“面对南方科技大学,你会发现,几乎所有的相关规章制度都失灵了。”

  正如朱清时所说,在他当校长的一年间,遭遇到的一些困难,是“完全想不到”的——不是来自所谓的“反对阻力”,而是在“全力支持”下,新生事物与现有运行机制的种种“不匹配”。

  朱清时:这件事情最有意思的地方在于,谁都想要改革,但还是需要不断地磨合,化解南科大这个新生事物与现存规章制度的矛盾。

  “磨合”,是朱清时提到最多的一个词。一年间,朱清时“磨合”了许多。不管他是否乐意,有时,他就必须按照规章制度运作。

  政府也在“磨合”——每一个“冲突”的出现,化解矛盾的过程,往往也是一次改革和创新的开始。

  去年教师节,深圳市委书记王荣向朱清时颁发聘书时,明确表态“将全力支持”南科大的筹创,深圳很快兑现了让校长办学的承诺。让朱清时感到兴奋的一件事是:深圳原打算将南科大建成容纳16000名学生的学校,但朱清时坚持,在第一个5年里,学生规模只能在2600人左右,聘请300位左右的教授、副教授和助理教授,师生比例为1∶8。

  朱清时:必须放弃规模。1∶8已经是临界点了。对于科研型大学来说,小班化教学是教育模式的回归。

  另一个磨合的例子是关于行政审批程序。“行政楼修缮风波”发生后,深圳市政府也立即意识到,在坚持严谨行政程序与推动“校长治校”的冲突间,应该也能够找到更灵活的方法。

  现在,朱清时已经拥有了1000万元应急资金。虽然离他预期的还远,但他也坦陈:这是进步。

  最为积极的成果是,深圳政府已同意,针对政府如何管理南方科技大学,由南科大和深圳市法制办专门研究,共同拟定一份政府行政条例。这表明,政府层面正在逐步将“扩大高校自主权”,落到实处。

  在这份尚待批准的行政条例中,首条就规定了南方科技大学是法人治理,不是一般性质的事业单位。

  朱清时:这些条款就是给南科大定性,理顺政府、学校和社会的关系。我也越来越认识到,高等教育改革必须得到政府支持,我们要学会让政府理解,学会让政府按程序实现我们的目标。

  一年多之后,朱清时对于办学有了新思考:作为创校校长,理清高校与政府的关系,化解南科大这所新型大学与现行制度的矛盾,或许更为重要。他的计划是:前3年努力推动学校建立健全规章制度,通过学校层面制定《南方科技大学章程》,深圳市政府制定《南方科技大学管理暂行办法》,深圳市人大制定《南方科技大学条例》等,让南科大在法律框架下,依法自主办学。

  ■ 鲶鱼效应

  相较于前一阵子的焦虑,朱清时明显轻松了许多,学校的筹备工作正有条不紊地开展着。

  9月1日起,他在南科大的“开山弟子”苏刘溢已经住进了学校,开始自学。这个10岁的山东高考“小神童”自学能力很强,想象力丰富,但要将这些天赋转变成科技创新能力,朱清时坦言是个挑战。

  朱清时:我们常常和他聊天,他需要“问答式”的教育,如果不动脑筋,按照过去高校的教学方法,在班级里上课,和大家一样,他就会被抹杀。

  让朱清时更为欣慰的,是南科大尚未开学,就已经带来了“鲶鱼效应”。

  港科大创校之时,吸引了众多优异的海外人才,成为该校迅速崛起的人才奠基石。“先引大师”的理念同样在南科大“根深蒂固”。9月中旬,朱清时参加深圳市海外人才招聘活动,第一站是日本。“去行政化”的办学理念,引起了应聘者的巨大兴趣。短短一天,南科大收到80余份简历,大部分是名校的博士、博士后。而仅仅第一批行政、教辅等岗位,就收到了1559份应聘简历。有人开玩笑地对朱清时说,“现在中国先进的生产力都在支持南科大”。

  “鲶鱼效应”,还体现在中国其他高校的“跃跃欲试”。今年6月,辽宁省首次面向全国公开选拔5所高校校长,首批选拔出的4位大学校长9月走马上任。而这段时间,朱清时时常接到采访电话,都是有关“高校改革”的见解。

  朱清时:大家都意识到,高校改革势在必行。大家都在探路。“一张白纸”的南科大,更应轻装上阵,画出最美的蓝图。

  朱清时曾有一句关于高校教育改革现状的著名比喻:“大家都发现这列火车开错了方向,可是没有人敢往下跳”。而现在,朱清时正在深圳政府和教育部门的鼓励下,勇敢地往下跳了。

  朱清时更清楚,“跳下来”远非故事的结局,如何走好面前的路,能走多远,才是更大的挑战。“校长治校”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校长的能力与权力,必将需要新的磨合。

  衡量南科大能否成功的最简单标准,还得看这次改革能在多大程度上让学生受益、让教师和科研人员受益,像香港科技大学一样,真正培养出科技创新人才,让中国的教育改革受益。

  担任南科大校长之后,朱清时养成了记日记的习惯,每天都事无巨细地记录自己的行程。一年多来,已经记满了3本笔记本。

  朱清时:成功了,可能闯出一条新路;失败了,可以为中国高教改革积累经验。

  南科想试验什么

  ◎设立三“会”

  设立党委会、校务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在校务委员会和学术委员会中,教学科研第一线工作的教授至少占1/3,由教授会选举产生。同时还要有一定比例的学生代表和校外人员

  ◎去行政化

  设立全新的行政机构,把对交叉综合学科发展的阻力降到最小。建立开放的学术组织机构,不设正式院系,而建设几十个研究室(所)和跨学科的研究中心;把以“系管教”、“所管研”、“政管职”为特征的“多轨制”体制转化为对学科/教员的“单轨制”管理

  ◎国际招聘

  采用国际化的聘任教授评审机制,国际顾问委员会评议;从香港招聘10名经验丰富的管理人员,以他们为核心建设学校的管理骨干队伍

  ◎高二招生

  计划今年通过自主考试,招50名优秀高二学生入学;将来还会通过小型夏令营选拔。

【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分享到:
[发布者:dongdong]
  相关阅读:  ·男子车上伸“咸猪手”被拘 女子作证竟被母亲骂哭  ·80后闪婚闪离日渐增多 父母插手干涉成诱因(图)  ·邵阳副县长因沉船事故免职 家属公布遇难11人名单  ·舟曲学生受基金会承诺捐助4年 款项1年即停  ·幼师工资不如保姆难留人 公办民办月收入差四千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5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密码: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