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北京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面向社会公开征集意见今天将结束。记者从市教委获悉,截至昨天他们已收到400余个邮件上千条意见,其中外来人口子女在京受教育、学生减负等最受关注。针对市民关注的非京籍学生在京高考问题,市教委有关负责人日前撰文称“需加快研究”,市教委新闻发言人昨天也表示相关政策将“进行研究”。 -教育公平和减负 市民最关注 针对这份面向未来十年本市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纲领性蓝图,社会各界表现出极大的关注和期待。 据市教委新闻发言人线联平介绍,在上千条意见中,外来人口子女在京接受高中阶段教育、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教师队伍建设、学前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等成为市民最为关切的问题。 -外地生高中借读费 将考虑免收 京版教改纲要征求意见稿首次提出,制定和完善来京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本市高中阶段教育的办法,满足符合条件的来京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高中阶段教育的需求。这一解决外来人员子女在京接受教育的“突破性”做法引发社会的关注和争议。 而在规划纲要征集的意见中,也出现两种不同意见,即主张教育公平的“放开派”和基于城市整体发展和资源供给压力考虑而提出的“限制派”。 市教委有关负责人介绍,过去本市针对外来人员子女在京借读念高中或中职没有统一办法,今后将统筹考虑制定有关办法,其中符合条件的非京籍高中生免收借读费也在考虑当中。 -非京籍生在京高考 需加快研究 不过,相比外来人员子女在京就读高中的办法,各界更为关注的是外地学生能否在京参加高考的这一敏感问题。之前有媒体报道,北京市教育部门对此的回复是,要实现外地学生在常住地参加高考,并非教育部门一家单位所能决定,需要公安等多个政府部门联合制定政策。 事实上教育主管部门对此事的态度出现新的迹象。教育部教育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日前表示,在调研试点的基础上,待时机成熟时,试行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异地参加高考。北京市教委有关负责人在日前公开发表的、题为《首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战略思考》一文里表示,面对国家关于城乡统筹一系列政策的调整,需要加快研究外来学生在流入地参加中高考的有关政策。市教委新闻发言人线联平昨天在接受晨报记者采访时也表示,本市将按照国家规划纲要的要求,对相关问题进行研究。 -专家解读 教育可成为户籍制度的一个突破口 针对外地学生在京受教育引发的争议,参与制定京版教改规划纲要的专家、北师大教育学部教授褚宏启昨天表示,争议是可以理解的,但主张完全“放开”或“封死”都是比较极端的。“推进放开是大的方向,不可变更,但需要讲究推进的步骤和速度。” 褚宏启认为,外来人员子女在京接受教育应当是逐步放开的,目前的切入点和突破口是中职教育,而放开普通高中的时机还不太成熟。北京中职学校普遍招不满,甚至得去外省市招生,向外地学生放开中职教育,帮助他们学习技能并顺利就业,融入当地社会,符合城乡融合的发展方向。将来时机成熟,北京高职教育业可向外地学生放开,因为高职允许自主招生,也能跨地域招生。 “未来的方向是全部打开,但这是一个长远的过程。”针对现行户籍制度对高考制度的制约,褚宏启乐观表态:“教育可以成为户籍制度好的突破口。”在他看来,流动人口子女流入地接受义务教育“两为主”政策已表明户籍制度在教育上有所突破。 褚宏启表示,教育行政部门需要把这一问题作为课题进行研究,探讨外来学生在京参加高考的可行性多大,但具体政策需“积极稳妥地”推进。 |
[发布者:dongdong]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