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需要“精细观” ——关于增强思政教育效果的访谈录 人物名片:潘国民,1950年9月出生,1970年入伍,曾任师政治部副主任、团政治委员;转业后,先后任莆田城厢区委宣传部部长、莆田市委宣传部副部长、莆田市社科联主席等职。现任莆田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尽管面临许多新的挑战和难题,但只要遵循教育规律,在求精、求细、求实上下工夫,就能收到‘细微出精品,务实显奇效’的教育效果。”谈起如何做好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潘国民结合多年的工作实践,阐述了自己的“精细观”。 靠着这种“精细观”,学院的思想政治建设不断迈向新台阶,被教育部评为“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优秀院校”,并荣膺“福建省第十届文明学校”、“福建省高校安全稳定先进集体”称号。 求“准”,增强针对性 摸准思想脉搏,是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前提。近几年,学院相继采取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力争去“粗”求“准”,防止“概略评估”和“主观臆断”。 如建立“纵向到位,横向到边”的思想反馈制度,扩大掌握学生思想动态的覆盖面,消灭盲区和盲点:新生入学、老生毕业、党和国家有关政策出台和敏感时期,深入学生当中广泛开展谈心活动,定期不定期分析学生的现实思想;为了克服离生倾向,学院先后建立了领导定点挂钩、院级领导值班、师生谈心、思想安全员、思想分析会等制度。 在与学生“零距离”的贴近中,知道学生在干什么、想什么、需要什么。“‘底’摸清了,‘根’找准了,思想教育的针对性也就大大增强了。”潘书记说道,许多有这样和那样思想问题的后进学生得到有效转化,避免了两起因心理问题产生轻生念头事件的发生。 求“精”,增强贴近性 过去,学院部分教师存在理论灌输照本宣科,主题教育脱离实际的问题,“究其根源,就是‘走过场’思想作怪,台上讲的不是台下想的,影响了教育效果。”潘书记下定决心解决难题,“这几年,我们通过一系列教育改革,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就是要有‘精品’意识,尤其要细化、精选教育内容,还要‘细’化教育计划,各种教育多管齐下。” 近几年,学院针对学生的现实表现与工作岗位的素质要求,把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理想信念、人生追求等若干大的教育课题,分解成“父辈手上的老茧”、“明天的早餐在哪里?”、“追求偶像为哪般?”、“走出花季”等“魂”、“体”相附小的讲座式教育,深受学生欢迎。 求“新”,增强鲜活性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普遍存在方法单一、手段落后,不仅难以入心入脑,反倒产生逆反心理,直接影响教育效果。要增强教育的鲜活性,就必须求“新”。 为此,学院编印了《历史上的今天》、《中外节日选编》等小册子,每天第一节课任课教师用课前的5分钟,回顾历史,启迪学生。多数任课教师,特别是辅导员和政治课教师普遍与学生建立了QQ群,与学生保持“亲密接触”。学院还开设《心海》专刊,开辟心灵园地、直面人生、青春岁月、逆水行舟等专栏,为师生提供心灵交流的平台。开设心理咨询室,开通心理热线,为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提供温馨的服务。 “教育手段的创新是一个永恒命题,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必由之路。只有贴近学生现实实际,拓宽思路,求新求活,才能走出教育的老套与尴尬,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焕发出时代魅力。”潘书记说出了自己的感受。 (李长柱) |
[发布者:dongdong]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