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获得重大项目,一个公开的秘密是:作好的研究不如与官员和他们赏识的专家拉关系重要。”9月3日出版的顶尖期刊《科学》关于中国科研基金分配体制及科研文化问题的社论,被认为“具有里程碑意义”。
其实,早在2004年,本社论的作者之一,当时还在美国大学任教的饶毅,就与院士邹承鲁(2006年故去)等人,合写了《中国科技需要的根本转变:从传统人治到竞争优胜体制》一文,指出,各部委中 “司局长、处长、甚至一般处员对科技经费分配有相当大的权力——行政人员常按自己的意愿来选择专家,操纵或影响决策过程……”这种情况直到今天,仍未改变,只不过,科研经费分配官僚机制的弊端日益彰显。
科研围着权力转,成了官本位。专家指出,每年针对特定研究领域和项目颁发的申请指南,表面上是勾画“国家重大需求”,却常常被具体而狭隘地描述,人们基本上可以毫无悬念地意识到这些“需求”有很多并非国家真正所需,经费预定给谁基本一目了然。所谓“专家意见”也不过是很小部分官员及其赏识的科学家之间的相互理解。
结果,为了“生存”,相当比率的研究人员将过多精力用于拉关系,却很少有时间讨论学术问题,更难坐下来潜心研究。当一些二三流甚至不入流的队伍攫取巨大利益,成为科研的主力军时,可以想见,其水平能高到哪里去?(刘效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