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硕士是相对区别于传统的侧重理论和研究的学术型硕士,为一线生产部门培养“应用型”人才,最早从1991年起主要面向在职人员而设立。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涂艳国称,按国家要求,到2015年专业硕士在校生录取比例要占到总数的50%。
2009年起,教育部在原定研究生招生计划基础上,增加5万个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计划,主要招收调剂录取分数较低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并被外界一度解读为“为缓解本科就业压力所为”。记者走访了解到,近两年,专业硕士面临着“招生招不满,主要靠调剂”才能录满的尴尬境地。
“2009年没搞好,现在更难”。一业内资深人士透露,2009年的专业硕士录取实际上是仓促上马,成了硕士录取的“调剂工具”,把分数差的学生赶去读专业硕士。2010年招生同样存在这个问题,除了名校的MBA等老牌专业硕士外,很多学校尤其是新增的专业硕士根本招不满,最后还是用调剂的方法解决问题。
华中师范大学研招办主任罗怡平称,社会对专业硕士的认知需要一个过程,尤其是培养质量和实际就业质量,按国家规定也可享受国家奖学金,打破“奖学金终身制,成绩优秀的专业硕士也能以滚动的方式获得”,但具体实施由各个学院负责。某综合类高校二级学院负责人受访时称,目前专业硕士实际上很难拿到国家的奖学金,很多二级学院不愿把奖学金配置给专业硕士,在学费减免、勤工俭学资助岗位设立以及保送攻读专业硕士上,都是“另眼相看”,出现变相的歧视与不公。
有业内人士表示,专业硕士面向应届生后仓促上马,后面的奖学金、教学等环节又没有实质性突破,在硕士生总体就业不景气的背景下,专业硕士的就业质量必然暴露出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