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教学+实习+毕业设计+试就业”人才培养新模式开启 一面是企业对IT人才需求旺,学校毕业生供给旺;一面是企业招聘难,毕业生就业难。这种“两旺两难”的特殊现象,反映出目前IT人才教育模式和培养机制与社会需求还存在一定差距。为了走出这种“两旺两难”的怪圈,本市高校正在积极探索一种“教学+实习+毕业设计+试就业”的新模式,以实现毕业就业的良性循环。 近日,天津大学软件学院举行学生实训结业仪式,IBM、浪潮世科、中软国际、天地伟业、软通动力、大宇宙、天津光电等多家IT名企走进校园,学生的现场技能实训展示极大地吸引了企业的目光。前不久,天津科技大学与IBM公司合作,签订了为期3年的软件人才培训项目,该项目作为课程设计嵌入教学体系,向学校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大四学生免费开放,培训时间为20天。此次合作将企业的实际项目作为培训的内容,与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紧密互补,是天津科大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举措之一。 近年来,本市积极为软件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高校软件专业也培养出越来越多的科研人才。软件业在天津发展前景为各名企看好,高校的软件人才也倍受青睐。这对大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而通过实习和实训,有利于探索高校与产业、企业合作的新机制,构建以企业用人需求为导向的学历教育、定制教育和培训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新模式。 按照产业预测,未来本市软件行业预计年均增长30%,未来5年内软件从业人员将达到15-20万人。这种形势之下,怎样培养高素质人才,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是当务之急。而新模式——教学中嵌入实际项目,实训后实习,在实习中完成毕业设计,企业考察合格后直接签约——教学过程与职场需求紧密结合,有利于科学合理地利用本市的人才、信息和企业资源。 新模式最大的优点是学习与就业“一条龙”,专业学习与社会需求无缝链接,学员能够得到真正的锻炼。天大软件学院副院长陶文源表示,新模式搭建了学生和企业间的平台,利于学生全面提升工程实践能力,积累应聘经验,避免盲目找工作,真正使学生赢在起跑线上。对于企业来讲,实习也将利于用人单位挖掘优秀人才,缩短员工的考察期。新模式的成功开启对大学生和企业来讲是双赢的,利于天津软件业的更好发展。 天大软件学院学生杨春白告诉记者:“这次实训的最大收获是自己从教科书的模式中摆脱出来,感受到真实的企业软件操作项目。这次实训也是对大学前三年理论学习的应用和检验。” |
[发布者:dongdong] | |||
相关阅读:
·男子车上伸“咸猪手”被拘 女子作证竟被母亲骂哭
·80后闪婚闪离日渐增多 父母插手干涉成诱因(图)
·邵阳副县长因沉船事故免职 家属公布遇难11人名单
·舟曲学生受基金会承诺捐助4年 款项1年即停
·幼师工资不如保姆难留人 公办民办月收入差四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