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评价网 > 科教新闻 > 正文
大学亟须重拾学术精神
作者:晶报 来源:晶报 发布时间:2010-09-25 09:45

最近几个月,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可以说是最令人瞩目的大学校长之一了。杨校长不客气地指出中国大学和世界一流大学的差距,一是大学精神上的差距,包括教授学生的精神素养;二是大学自主权不够。他批评现在的大学精神迷失,出现了广泛的精神虚脱现象,功利主义盛行;学生在选择专业时考虑的不是兴趣而是能否赚到钱,教授整日忙着SCI和项目,忘了学问才是根本;一些教师忙着走穴,心态功利、浮躁,缺乏“身正为范”的自律。

杨校长的话言犹在耳,袭击学术打假人士方舟子的案件近日告破,原来是华中某大学医学教授因方舟子对其成果真实性的揭露致其未能当选院士,遂采取雇凶报复行为。这个案件的侦破是一个积极的信号,不仅使得围绕方舟子和该当事人之间的多年恩怨有了一个正义的了结,而且也有力地支持了方舟子等人维护学术纯洁的行动。

杨校长的批评说明他确实对大学的风气和现状非常了解。关于学术精神缺失的问题,学术界已经讨论了很多年。笔者的很多同事和学术界的朋友,亦常常叹惜大学虽然越来越漂亮,但是学术氛围却不如以往。某些教师不仅学术素养不足,而且缺乏基本的学术精神;一些大学的领导、干部对学术活动的介入、干预,也使学术充斥功利色彩。

学术精神在一些关注和研究学术史的领域是一个经常提及的概念,如王瑶先生就多次提出清华学派的学术精神问题。不过由于对这个概念的理解不一致,一些讨论可能并未切中学术精神的本质。正如杨校长所说,学生和教师不仅心中要装着国家民族,也要关心全球事务,关心人类未来——他的理解更侧重学术的伦理品质。一般来说,学术精神有三个伦理层面:最高的层面是对人类社会、全球事务的关注;中间层面是对民族国家的关注;最基本的层面是学术活动本身的素养,如以学术为目的、客观性、严谨性、独立性、基础性等。从上述报复案件来看,当事人显然违背了基本的学术层面的伦理精神,把当选院士当作学术追求,脱离了学术目的本身。

以学术为目的,也就是排除将学术作为利益交换的功利目的的可能。当然,我们也可以辩称不带功利目的的学术是不可能的,但是也要看是什么样的功利目的。如果是符合人类性、民族性的,或者符合公共利益的研究,这样的学术目的是正当的。而如果将学术当作利益交换的工具,这样的学术很难说是纯洁的。杨校长批评某位经济学家,一次40分钟的演讲收费20万元,学问成了一种商品。假如这样的学问盛行,那么还有谁愿意板凳一坐十年冷?还有谁愿意学那些没有市场交换价值、没有收益预期的学科?还有谁愿意从事最基础的理论研究?

杨振宁先生说中国20年内将有可能出现诺贝尔奖得主,还有人说7年左右就可能有机会获奖。以中国这么多的高校,数十万高校教师的数量和世界“第一”的论文数量,即使得奖也不意外。但是,我们不能因此而忽视了学术精神在学术研究中的重要性。古人说“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所要表达的含义既指问学须沉潜,也指学问应求实。不论是中国古人的问学精神,还是现代科学的客观严谨态度,都是当今学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素养。同时,作为一个地球人、中国人,也须合乎全球正义和民族大义的学术伦理准则。在当前讨论高校改革问题,去工具化、去行政化、破除制度瓶颈固然是重要的,而培育和树立学术精神同样也是需要正视的。

【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分享到:
[发布者:dongdong]
  相关阅读:  ·男子车上伸“咸猪手”被拘 女子作证竟被母亲骂哭  ·80后闪婚闪离日渐增多 父母插手干涉成诱因(图)  ·邵阳副县长因沉船事故免职 家属公布遇难11人名单  ·舟曲学生受基金会承诺捐助4年 款项1年即停  ·幼师工资不如保姆难留人 公办民办月收入差四千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5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密码: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