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评价网 > 科教新闻 > 正文
素质教育的样板——来自复旦附中的报告
作者:傅贤伟 李爱铭  来源:解放日报 发布时间:2010-09-19 09:23

素质教育的样板

——来自复旦附中的报告

  复旦附中书法社团在挥笔临摹书法。

  复旦附中陶艺社团在学习制陶。

  本报记者 傅贤伟 李爱铭

  车锐的理科成绩特别棒,物理尤其出众,今年高考加试物理,从家长到老师、同学,没有人感到意外。然而,当他填完大学志愿时,大家都吃了一惊,因为那上面填的不是物理系,而是中文系。凭借优异的高考成绩,车锐如愿以偿进入复旦大学中文系。他说,自己虽在物理方面有特长,但又酷爱文学。复旦附中与别的学校不同,特别鼓励学生发展兴趣,因此高中时自己一直文理兼修,没有偏废。

  在复旦附中,像车锐这样的学生有一大批,理科尖子能吟诗诵词,文科尖子照样拿得出理科论文。学校创办60年来,始终强调培养学生扎实的综合素质。近年来,哈佛、耶鲁、牛津、剑桥等世界著名高校频频到复旦附中招生,学校每年有10%的毕业生进入英美法日顶尖高校;北大、清华、复旦、交大等国内名校也不断向复旦附中学生招手,学校每年有70%的学生进入这些国内一流高等学府。

  文科生?理科生?

  丁骁同毕业于复旦附中,这位复旦数学系的高材生,高中时读的是人文实验班。

  语文特级教师黄玉峰至今对他印象深刻,这位学生有点“老夫子”的味道,“人文方面的书籍看得多,人蛮厚道,讲话时爱用点古语。”黄老师还能背出小丁在高中时写过的一首小诗:“天才数学男,难逃情字关。生命转瞬逝,群论万古传”。诗名《咏史·加罗瓦》。

  丁骁同数学成绩特别好,而且喜欢数学家、数学史。因此,在古典诗词导读课上,他尝试把外国的数学名人轶事,用中国古体诗记述,还附上他详细的考证:“加罗瓦是一位著名的数学家,发现了群理论,证明了四次以上的方程没有通解公式。但他爱上了一位贵族小姐,从而招来那位小姐未婚夫的怒气,两人展开决斗,最后他死于对手枪口之下。其研究成果在死后十五年才公之于众,让代数学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作业传到网上,老师、同学拍案叫绝。

  丁骁同应该算是文科生,还是理科生?在复旦附中,此类“越位”学生,并非个别。复旦附中校长郑方贤说,“复旦附中拥有上海一流的优秀生源。这些学生高中冲刺的,不仅是一张高考分数单,更是为今后的人生积累综合素质,积蓄竞争力。因此,文理兼修、全面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基础教育应该立足于通识培养,为杰出人才成长提供更多后劲,几十年来学校都是这么做的。”

  老校长谢应平介绍,不少学校分人文班、理科班,是牺牲学生的多方面素养,腾出时间来强化某一方面的素养。而复旦附中则针对学生人文素养日渐式微的现象,激发孩子们的人文志趣,无论文科理科,都为其打下人文“底色”。人文素养加强后,不少原本执着于竞赛、一定要求胜的理科生,性格开朗起来。游学课,还带他们领略祖国大好河山、人文古迹,逐渐形成人文情怀,让学生渐生忧国忧民之心。“钱学森之问不仅值得高校思考,也值得所有教育工作者思考。”

  文理不分家,只是复旦附中素质教育的一个缩影。在这所学校里,师生通力合作,打破课程界限,全方位培养学生能力。去年寒假,学校集合了语文、地理、物理、政治等近10位不同学科的老师,合编《世博游学》课程。在这本书的指导下,不少学生在世博园里找到社会学、理化等学科交叉的小课题。

 高中生?研究生

  复旦附中高三男生李申儒,最近成了“名人”——他花了数月时间对“男孩危机”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写出了一篇8000多字的论文。其研究结果,被各大媒体反复引用,他的名字随着研究成果,频繁见诸报端。

  李申儒说,研究的缘起,是念初二时在报纸上看到一篇文章,讲述男性危机,让他当时挺受触动。再看看自己身边,班上考试成绩排名,前四位的都是女生,而他自己多数排在第五位——男生总是考不过女生。后来他关注到,孙云晓等今年初出版了《拯救男孩》一书,这本书又带他进一步对此思考。“学者在研究我们,作为男孩群体不能只做旁观者,应该有发言权。”学校里,各科老师经常指导学生如何搞社会调查、如何写论文、怎样进行研究性学习。所以,李申儒决定从男孩危机这个题目入手,尝试做调查研究。

  对社会问题的研究,这位高中生投入的热情和严谨的态度,丝毫不亚于正规研究生:调查涉及小学到大学的各个学段,中学又包含重点中学、一般中学和职校。“当然我不能局限于校园。妈妈是大学老师,在她帮助下,我还从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和市教育考试院得到不少宝贵资料,如近年来上海中考男女生的平均分,不同批次高校录取上海生源男女生的比例等。”从男孩危机是不是真正存在,到如何破解男孩危机问题,论文有理有据,论述严谨,数据充分,方法科学,令人信服。

  高中生搞科研,学校从课程到师资提供全方位支持。科技辅导老师杜程鹏介绍,复旦附中推出高中生科学研究课程,从高一起教学生科研方法,并通过整合国内外的科研课程,出版《高中科学研究前沿介绍》,衔接高中与大学的课程。同时,每位参与小课题研究的学生,都有校内和校外双导师。复旦大学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持。杨雄里教授等不少大牌教授,经常到学校开讲座,做专题辅导,拓展学生视野。

  在复旦附中,不少学生像李申儒一样,高中三年一直进行着研究型学习。高三学生赵易非,去年凭借英文的数学论文 《算术乘法定义方式的推广》,获丘成桐中学数学奖优胜奖。韩京俊同学从高二起研究“完全对称不等式的取等判定”问题,前年获首届丘成桐中学数学奖优胜奖,进入北京大学后继续研究,又在比赛中获鼓励奖。复旦附中也因此被授予组织奖。从问题的发现到深入探究、从创新理论到撰写论文,小赵花费了整整半年时间,最终“水到渠成”。“学习,不仅要会解题,更要会思考、能发现问题。这才是推动科研发展的原动力。”得益于此,不少学生的研究成果,在明天小小科学家、明日科技之星等重大比赛中脱颖而出。

仲裁员?主人翁!

  学什么?怎么学?在复旦附中,学生掌握着学习的主动权。不仅如此,学生还是学校的主人,校内不少规定,是学生民主讨论决定的。高三学生唐俊超,刚刚担任过校学生仲裁委员会主席,对此深有体会。

  “上课时间是否要禁止开手机?”当年,这个提案在学校曾掀起轩然大波。“之前,学校对手机的规定是空白的。当时,高二一个班级的学生代表提出,部分同学上课开手机,玩游戏、收短信、看小说,影响听课。因此提议,禁止上课时开手机,只有中午和放学后才能开。”

  这个提案,一下子将学生仲裁委员会推到了风口浪尖。唐俊超说,关于禁用手机是否写进学生行为规范,争论很多。有的同学认为没有必要,可以靠自觉来控制;但还有不少同学认为,肯定会有部分不自觉的同学,需要通过校规限制来帮助他们自律。校长助理虞晓贞介绍,“最后完全是民主投票,结果,赞同禁止开手机的以微弱优势通过。投票通过之后,学校以正式通知的形式告知全体师生,共同执行。”风波就此平息。

  “学校的培养目标,是学习的主人、学校的主人、国家的主人、时代的主人”,复旦附中党委书记王德耀提出,学校要创造条件,锻炼学生的才干。每年军训,每个班级都会配备一名高二学生担任“小教官”。小教官由学生通过竞选上岗,负责沟通协调新生与老师、新生与教官之间的事务。更重要的是,这批小教官言传身教,无形中成为新生入校教育的“标杆”。按时熄灯、勤恳踏实……与这些师兄师姐朝夕相处,复旦附中的校园文化,自然渗透进高一新生的心田。

  “给我一个舞台,还你一个惊喜”。被耶鲁大学录取的龚墨同学说,在学校,每位同学都是主人翁,多数同学每天自主安排的日程很满:上课、课题研究、组织或参加团学联活动、乐团排练、篮球联赛、社会实践……“在复旦附中,我们不能只为高考而奋斗、为学业而拼争,而要展开梦想的翅膀,拓展全面发展的空间。复旦附中的特点之一,在于更注重将学生培养成他自己想成为的人,尊重学生个性、鼓励自主发展。”正是这种各取所需、因材施教的校园文化,使复旦附中的优秀学生拥有了特质:有个性特色、有自信心、有责任感、有自主学习能力。而这些特质,使得他们很容易适应大学生活,因而广受国内外知名高校的青睐,并具有了良好的发展后劲。

【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分享到:
[发布者:dongdong]
  相关阅读:  ·男子车上伸“咸猪手”被拘 女子作证竟被母亲骂哭  ·80后闪婚闪离日渐增多 父母插手干涉成诱因(图)  ·邵阳副县长因沉船事故免职 家属公布遇难11人名单  ·舟曲学生受基金会承诺捐助4年 款项1年即停  ·幼师工资不如保姆难留人 公办民办月收入差四千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5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密码: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