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新学期伊始,各地高中语文教材“大换血”引起了不小的争议。有人在网上贴出了20多篇“被踢出去”的课文,《孔雀东南飞》、《药》、《阿Q正传》等赫然在列。因为鲁迅的作品被删减得最多,立马被戏称为“鲁迅大撤退”。(详见本报今日A6版) 怀旧是人类一种情感,当“老经典”突然淡出人们的视野,尤其是在开学伊始的语文教材中被换了“血”,不免引起社会的关注,也自然让一些特别怀旧的人群感情上一时接受不了,有些质疑和争论也很正常,不必大惊小怪。 人类自身不断在新老更替,一代人走了,一代人生了,何况知识,肯定需要有一个更新换代的过程,否则这社会就停滞不前了。再听听人们常说的: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当今社会飞速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在与时俱进的语境下,这个纷繁复杂的社会正处在转型期,不但老经典可以被新经典取代,就是有些一直被奉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也会随着时代的变迁而被人们重新认识。 天地日月都在变化,何况学生语文教材乎。这次的语文教材大换血,我们完全可以把它看作是一次知识更新,一次适应新一代学生对新教材需求的更新。事实上,也不是经典名著被删减,而是更新了一批。虽然鲁迅先生怀揣他的《药》、《阿Q正传》等名著作别讲台,但蒙田、蔡元培、海明威、马丁路德·金等中外文学与思想大师们,捧着他们的《热爱生命》、《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老人与海》、《我有一个梦想》等经典名著,一个个欣然走进了学堂。 现代社会文化多元,语文教材哪能一成不变,一潭死水,岂能“星星还是那颗星星,月亮还是那个月亮”?当然,经典的东西并不是一撤出教材就变得不经典了。之所以谓之经典,是它们不会从人们的记忆中删除,鲁迅作为中国文坛泰斗之一,他的思想的份量会永久刻录在国人的内存空间里。对于撤出语文教材的这些经典名著,孩子们完全可以在课外有选择地阅读,仅一本语文教材的容量是远远不够的。学无止境,人生需要充实太多的知识,也不仅仅是经典名著。 我认为,社会大课堂从来就不次于学校小课堂,语文教材也并不是学生们阅读经典的最好载体。如果对教材的编审与取舍,仍不可避免地存在思想与价值判断等方面的冲突,有些地区仍免不了诸多利益的考量,很难说“换血”后的教材以及所选的经典篇目一定是最适合学生的,也许只能仁智各见吧。尤其在现行教育体制下,应试教育这根无形的绳索仍未被师生们挣脱,在超重的课业压力下,孩子们可能难得接触课外丰富多彩的“经典语录”。不过,好在现在有强大的互联网,孩子们还可以冲破突围,穿越时空,去看看那精彩纷繁的世界,也许可以吸取单薄的教材里没有的经典与精华,同时也可以让稚嫩得以磨砺。 |
[发布者:dongdong]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