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评价网 > 科教新闻 > 正文
辽宁发布就业调研报告 文科生社会需求近饱和
作者:高威 来源: 辽宁日报 发布时间:2010-09-10 09:11

辽宁省14个市和各高校历时一个多月开展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调研。就此次调研,《辽宁就业》发布“辽宁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调研报告”,报告显示:由于近年来部分高校片面追求综合性,专业普遍趋同趋热,一些工科院校也开设“小文科”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得不到用人单位认可,一定程度上造成文科高校毕业生就业难。

  文科毕业生面临更大就业困难

  调研报告显示:高校前些年较热门的一些专业由于布点过多、增量过快,导致部分毕业生就业难。比如艺术类全省布点数为63家,毕业生人数16248人,占全省毕业生总数的6.6%;经济类全省布点数为49家,毕业生人数8956人,占全省毕业生总数的3.7%;体育类全省布点数为18家,毕业生人数2975人,占全省毕业生总数的1.2%。

  目前,社会对文科专业尤其是师范类专业的人才需求已近饱和,毕业生面临更大的就业困难。我省有中小学师资30万人左右。按通常3%的自然减员,每年会产生约9000人的岗位需求,而我省每年约有1.5万名左右的师范类毕业生,供大于求超额约6000人左右。几所师范院校毕业生就业率水平明显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包扶困难家庭毕业生就业

  我省高校困难家庭毕业生人数约占总人数的10%左右,今年全省困难家庭毕业生25087名。为解决这部分毕业生就业问题,毕业生离校前主要采取就业技能培训、开发高校公益性岗位和重点就业推荐等方式。就业技能培训主要利用寒假期间进行,按每人每月500元、每人每课时10元的补贴标准进行免费培训。今年上半年全省共有3420人参加。按每人每年1.5万元标准开发高校公益性岗位,共有175名贫困生受益。

  目前应届高校困难家庭毕业生就业率85.72%,离校后相关部门会实施就业援助。比如沈阳市在普查的基础上,采取市人社局一位局级领导包5名困难学生的措施,促进困难家庭学生实现就业。对特殊困难的毕业生采取开发公益性岗位方式解决,确保每个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就业都有去向。

  就业见习需定位清晰

  就业见习已是眼下毕业生就业主渠道,但在见习活动组织过程中还存在定位不清问题。从各市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情况看,大多数见习单位集中在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企事业单位,而大中型企业和事业单位对高校毕业生的吸纳能力不强。相比之下,中小型企业及新生企业对高校毕业生的吸纳能力较强,报告指出,多鼓励这些企业搞见习活动,留用率会更高,会切实地对企业和毕业生起到双赢的效果。

【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分享到:
[发布者:dongdong]
  相关阅读:  ·男子车上伸“咸猪手”被拘 女子作证竟被母亲骂哭  ·80后闪婚闪离日渐增多 父母插手干涉成诱因(图)  ·邵阳副县长因沉船事故免职 家属公布遇难11人名单  ·舟曲学生受基金会承诺捐助4年 款项1年即停  ·幼师工资不如保姆难留人 公办民办月收入差四千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5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密码: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