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评价网 > 科教新闻 > 正文
语文教材争议是阅读贫困的表现
作者:北京青年报 来源:北京青年报 发布时间:2010-09-09 12:12

新学期伊始,一些地方的语文教材出现变化,再度引发关注。更因为涉及鲁迅作品的篇目调整,使得相关争论愈发热闹。而人教社对此的回应是:“这可能是对新课标教材调整收录篇目的误解。”人教版高中课本选录的鲁迅文章是从过去的5篇减少到3篇,“但并没有刻意削弱鲁迅的意思,更不会将鲁迅剔出中学课本”,“适当压缩鲁迅的作品,并非要抛弃鲁迅,而是争取选录更多优秀的作家作品,丰富中学生的阅读范围”。

抛开课本的具体调整不说,值得思考的是,何以语文教材一有风吹草动,类似唇枪舌剑就免不了上演?

这固然体现了公众对于语文教材的极大关注,却也不得不说有种骨子里先入为主的因循守旧思想在起作用。比如,现在只是少了几篇鲁迅文章就有人质疑“鲁迅大撤退”,可过去先生一人的作品几乎占据半本教材,为何少有质疑呢?古今中外那么多优秀作家和优秀作品,腾出一些位置来安排其他优秀作家的作品,又有什么不妥呢?

既然编写教材的权力已经下放,各地编写各自的教材再正常不过,只要不是反党反社会,任何优秀文章入选教材都不值得大惊,正如任何所谓“经典”退出教材亦不值得小怪一样——对于“经典”的定义,至少不应该是过去上过教材的就是,从来没上过的就不是吧?

事实上,现在的语文考卷与语文课本的关联度,早已不是那种直接对应的关系,特别是现代文这部分,某篇文章是否入选教材基本与应试无关;那么,唯一的关联应该就是阅读鉴赏与素质养成。在这方面看,显然应该是尽可能囊括不同风格与不同思想的优秀作品为更佳。与其集中安排十来篇鲁迅先生的文章,倒不如留下一两部最能代表先生风格且适宜中学生阅读的,而将其他篇幅留给同样优秀但风格迥异的其他作家。

在这场热闹的争议背后,真正的问题其实不在于某篇文章应否上教材,因为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如此争下去语文教材根本没法编。那么,真正的问题是什么呢?我的答案是:阅读的贫乏。众所周知,在如今传播手段高度发达的年代,任何优秀作品,早已无需借助入选教材而传播;但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却是,学生们在课外获得阅读优秀作品的机会和动力,却是少而又少。因此,之所以语文教材篇目变动会引起如此争议,根本原因就是:很多人一辈子绝大多数的语文阅读,几乎仅限于语文教材。

是的,现在中学生的课外阅读实在太少了,经典文章只要没上教材就没法读到,即使上了教材只要不是重点篇目,那也大多一带而过甚至根本不看。在这种情况下,大家来热议语文教材篇目变动难道不显得荒谬吗?一方面,一本语文教材永远不可能囊括所有中学生应该去阅读的经典作品;另一方面,必须完全依靠入选语文教材重点篇目的方式来被动阅读经典,本身就是语文阅读的极大悲哀,中学生毕竟已经不是小学生,更不是幼儿园小朋友了。

不得不说,语文教材变动之所以引起这么大的争议,更与很多参与争论者的阅读贫乏直接相关。为什么很多人对于“经典”的理解仅限于过往语文教材中的某些篇目?因为他主要的阅读范围就是曾经的语文课本。而一旦放大自己的阅读视野,就会发现还有更多的“经典”。如果要试图在页码既定的语文教材中给他们新增一点位置,那么,拿掉过去的一些“经典”安排给学生去课外阅读,基本是唯一的办法。

 

【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分享到:
[发布者:dongdong]
  相关阅读:  ·男子车上伸“咸猪手”被拘 女子作证竟被母亲骂哭  ·80后闪婚闪离日渐增多 父母插手干涉成诱因(图)  ·邵阳副县长因沉船事故免职 家属公布遇难11人名单  ·舟曲学生受基金会承诺捐助4年 款项1年即停  ·幼师工资不如保姆难留人 公办民办月收入差四千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5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密码: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