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一般的知识竞赛,总会有标准答案;而这项比赛,却没有对错,只有最优。多数竞赛,因为升学加分而广受青睐;这项比赛,没有功利结果,却十分风靡。这项比赛就是头脑奥林匹克大赛,以开放式的考察、手脑并用的要求,为青少年提供了一方创新的舞台。 昨天(8月25日),市委副书记、市长韩正接见了本市部分参加头脑奥林匹克大赛的代表。 一项不求标准答案的竞赛 不少家长对奥数,对奥林匹克物理、化学等竞赛耳熟能详,对头脑奥林匹克大赛却有点陌生。 头脑奥赛1978年诞生于美国,发起人是美国葛拉斯堡罗州立学院教授米克卢斯。这位从事创造教育研究的学者,擅长设计创造性题目让学生解决,如让学生打破船的概念,创造一种完全不同的可以把人运过池塘的装置。后来,他编写出一套创造性求解题目,组织当地28所中学比赛,这是世界上首届头脑奥林匹克竞赛。 头脑奥林匹克大赛分为长期题、风格题和即兴题三个环节,所有题目都没有标准答案。长期题在赛前六个月公布,由七名队员组成一支参赛队,在教练的指导下,按照环保、地震、野生动物保护等主题,动手制作汽车、飞行器、机器人等工具,设计沙漠、火山等场景,并撰写剧本、合作表演完成任务。风格题要求队员用艺术表演的手法,体现长期题的解题过程,表演要幽默、有创造性。即兴题是最难的一关,赛题当场公布,由参赛队完成解题,包括语言类、动手类和语言动手混合类三种。 这项赛事要求动手与动脑相结合、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结合,提倡创新精神和团队精神,20多年来广受世界各地青少年的欢迎。每年5月,来自近40个国家和地区的7000多名优秀青少年参与此项活动的世界总决赛。 一份不图“加分”的爱好 不少人有疑问:一些学科类竞赛,得到好名次,升学时可加分,或成为优先录取的砝码。头脑奥林匹克不能加分,还能得到家长的支持吗? 今年6月,曹光彪小学的孩子获得头脑奥林匹克大赛世界冠军,家长们给上海头脑奥林匹克协会写了一封感谢信,称赞头脑奥林匹克“指明了孩子的学习方向,点燃了他们的创造热情”。学生郁翰扬的妈妈王娟说,起初她对孩子参加这类活动有些顾虑,怕影响学习,而且训练过程很辛苦。“结构题”训练是要往一个结构上加杠铃片,这些都是孩子自己往上搬,一片片加上去,总共要加到300公斤,做完后再复原,来回就是600公斤,孩子回到家里经常满脸黑乎乎的,都是手指印,衣服上还蹭了各种颜料。比赛使用的道具也要自己制作,孩子第一次用电烙铁时手就被烫伤了,但是第二天继续参加活动。 “一切都出于孩子自己的兴趣。他在头脑奥林匹克的学习和训练中收获的大胆、坚毅和对未知事物的不断探究钻研精神,将为他的未来开启一个‘创造之门’,我很欣慰。”不久前,王娟家里买来宜家的组装式桌子后,小郁要求自己组装,没一会功夫就弄好了;萨克斯零件出了问题,他专门看师傅如何修理…… 一个动脑动手的创新平台 天马行空的创意、灵巧的动手制作,头脑奥林匹克让中小学生体验到创新的乐趣。新华初中去年7名学生赴美参加头脑奥林匹克大赛,合作制作了一辆可以变形为热气球、充气快艇、鸟形扑翼机、藏羚羊等多个角色的小车,综合运用了物理、劳技、美术等多学科知识。参赛学生说,课外活动既提供了学以致用的舞台,又要求超前学习、广泛学习,从而拓展了学习空间。 宝山路小学把头脑奥林匹克大赛内容作为校本课程,全体同学每周都要上,不少学生从机械解题的思路中解脱出来,发散思维能力得以提升。指导老师说,起初她给孩子们出题,想像三根棒子可以组成什么。结果不少孩子查字典,交上来一堆“三”字成语,让她哭笑不得。经过动手动脑的培训后,不少孩子开拓了思路,用剪纸、几何板等方式,拼出几十种不同的造型。 交大附中劳技教师朱乔荣介绍,参加头脑奥林匹克等课外活动的孩子,在高校自主招生中,因综合素质突出、反应灵活,颇受欢迎。曾是曹杨中学头脑奥林匹克活动主力队员的张毅斌,自主创业担任上海宽讯时代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他说,课堂学习强调规范、准确、标准,而头脑奥林匹克活动却鼓励独特、灵活、创造、团队合作。“课堂教育给学生带来知识和技能,头脑奥林匹克活动带来的是精神、勇气和创造。” |
[发布者:dongdong]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