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8月24日,华中科技大学教科院教授周光礼新书《中国博士质量调查》在武汉面世。该书通过调查披露了我国当前博士生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统计显示,46%的博导同时指导的学生超过7名,最多的高达47名。大部分博导认为自己适合指导的学生不超过6名。调查表明,近13%的博士生每月与导师交流不到1次,甚至还有3%的博士生反映未与导师交流过。2008年,我国博士学位授予数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博士学位授予国家。(8月25日《长江日报》) 中国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学士、硕士、博士生产线。有资料表明,到2010年中国授予博士学位的人数,将跃居世界第一。中国人民大学顾海兵教授将此现象称为博士“跃进”。 美国是一个盛产诺贝尔奖的国家,人们自然要关注其博士生的培养。美国每名导师基本上只带二至三名博士生。他们带博士生要求很高,媒体报道称,美国某名牌大学博导带的一名中国博士生,在研究领域富有天赋并取得卓越成就,然而这名学生并没有修完博士学位,就中止了学业,原因是他找到了一份既高薪又有望申请到美国绿卡的职位,这令导师相当失望、心寒、气愤。以至于有些美国教授明确表明,再有博士生招收计划,决不考虑中国申请者。 大概可以说,中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使博导成为一种头衔的国家。人们一听博导便肃然起敬。博导已成为比教授还要“高级”的头衔。调查显示,60%的学生认为,他们承担了导师课题一半以上的任务。有些导师的横向课题100%由学生完成。博导成为会赚钱的“老板”,哪有心思去指导学生完成学业呢?西方国家大学的博士研究生淘汰率大约30%,而我国基本上是零淘汰率。 博士学位本来是为了培养少而精的理论型和研究型人才,但是现在读博的目的已经发生异化。教育学者熊丙奇曾撰文指出,今天国内的博士教育,其首要功能不是培养学术人才,而是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对“具有博士学位人才”的渴求。有网友戏谑道:“官员博士帽,博士乌纱帽。” 高等教育面临着很多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其中博士生的培养已抵达一个非改不可的地步。中国需要的是博士脑袋,而不是博士帽子。 |
[发布者:wuhui]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