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评价网 > 高考咨询 > 高考资讯 > 教育资讯 > 正文
张爱玲也抄袭?“我们再也回不去了”一句系直
来源:新华网
发布时间:2012-05-09 13:58
分享到:

  悦读·《半生缘》的来历

  普利策奖得主马宽德(JohnMarquand)的小说《普汉先生》(1942)中译本虽然是本小书,但作为张爱玲《半生缘》(1948)的模板,读起来饶有兴致。

  从文风看,张爱玲短篇小说的文风,走的是华丽路线。但到了《半生缘》,她的文笔忽然转变成淡雅,这一点与《普汉先生》的平静契合;其次,两书的结构十分相似。《普汉先生》中是波士顿和纽约的双城记,《半生缘》则是南京和上海。人物关系的设置更是惊人雷同。“普汉”对应“世钧”,“玛文”对应“曼桢”,“凯”对应“翠芝”,“比尔”对应“叔惠”。情节和细节的设计也有许多重复,比如狗、煤气味道、行李箱等等。最令人咋舌的是那一句荡气回肠的“我们再也回不去了”竟也是直接从《普汉先生》中翻译过来的!

  对于仿袭《普汉先生》,张爱玲自己并不否认。在一封写给朋友宋淇的信中,她明白无误地承认。但就情感浓度来说,《半生缘》更饱含怨念,更像是一个“苍凉的手势”。叙事的角度改为第三人称、情节增加、人物关系都是上海式的。“曼桢”在阁楼里的一段,也显然融合了张爱玲早年被父亲关在阁楼的亲身体验。所以张爱玲的改编依旧是一种创作。

  巧的是张爱玲流落香港时找到一份美国驻港总领事馆的翻译工作。她的上司处长麦卡锡在一篇访问录中提到:“那一年,在美国颇负盛名,曾得普利策奖的马宽德访港,我负责招待。是个星期日,我请他与爱玲吃中饭。爱玲盛装引起马宽德的好奇与兴趣。他偷偷问我为何张爱玲的脚指头涂着绿彩。我问爱玲,她一时颇受窘,说是外用药膏。我交爱玲的另一部小说给马宽德请他评鉴。他说应酬多,大概没工夫看。当晚下大雨,他就在香港半岛酒店里读完。次晨打电话来,我刚好不在家。他告诉我太太:‘我肯定这是一流作品。’他带了这两章返美,帮助推介,使那部小说在美国出版。”这世间的事就是如此有趣,曲曲折折的缘分,好像上天安排好了似的。(伊北)

  (京华时报 伊北)

【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发布者:yezi]
  相关阅读:  ·教风学风立校立人  ·中考填报志愿 选准“保底”学校不会四大皆空  ·脸谱创始人成亿万富翁 父母不以子贵仍不肯退休  ·佛山市招生办 解读2012年中考志愿填报  ·报读中职学校实例指导 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5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文明上网,理性评论:
表情:
用户:密码: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