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评价网 > 高考咨询 > 高考资讯 > 高考信息 > 正文
评论:中国高考“扶贫”新政 无助寒门子弟
来源:腾讯教育
发布时间:2012-04-27 09:27
分享到:

日前,教育部、国家发改委等六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实施面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的通知》,确定从今年开始,组织一批以本科为主的高校,增加1万名招生计划,面向全国680个贫困县定向招生。

对于生活在贫困地区的青少年来讲,这不啻为天大的福音。1万名本科生增招计划,平均到680个县尽管还不到15名,但随着“水落船低”,总会让一些本不入围的学子圆了大学梦。

六部委联合出台的“扶贫”增招计划,很显然是受到近年来公众对重点高校生源“城进农退”的广泛批评而采取的切实措施。特别是北大清华,近两年农村生源已经不到一成。连温家宝总理都感慨道:“过去我们上大学的时候,班里农村的孩子几乎占到80%,甚至还要高。现在不同了,农村学生的比重下降了……”

农村孩子进高校特别是重点院校的比例为何不断下降?社会各界曾作出多方面的分析。但要是认为城市孩子学习越来越好,农村的越来越差所致,肯定不会得到大家认同。普遍的看法是:教育资源、招生条件、背景关系、权钱利益等方面因素的两级扩大化,为最根本原因。

沿着这样的思路,向贫困地区增招万民本科生是否可以弥补寒门子弟上大学的不公,应是对该“新政”考量的首要标准。从常识上讲,贫困地区由于经济落后,教育投入少,学生素质差,与发达地区学生相比“起跑线”悬殊,高考(微博)录取率自然就低。这样的认识可能符合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但在现实中却有违“国情”。

现实中,贫困地区特别是中西部的贫困县市,“拼教育”上的狠劲总能令人刮目相看,心生敬畏。笔者到过河南省大部分国定贫困县采访,每县几乎都有一所让他们备感骄傲的“超级中学”。老师家长学生们为冲刺高考那种悬梁刺股、破釜沉舟的气概,可谓惊天动地,这些学校的高考录取率在全省均排得上名次。前段时间本人被邀到衡水中学讲课。衡水市的经济在河北省倒数第一,可它的高考录取率却连续六年全省头名,北大清华投放河北指标的40%被该校夺走。显然,高考与经济好坏并非是正向关系。

不管怎样,能够定向给贫困地区增加本科生招录指标,总归为好事情。可在当下的中国,好事情未必能办好。增招的指标能否落到寒门子弟头上,从规定上看不出有什么硬措施。近十多年来,“高考移民”现象成为一个讨论不休的话题,工作上的“孔雀东南飞”与高考前的“孔雀西南飞”十分普遍。为了获得高考上的地区差别,钱权不缺的家长们甚至能将孩子转移到西藏。还以衡水中学为例,谈到生源构成时,校长不无得意地介绍,不仅省内主要城市的家长千方百计将孩子送来,北京天津的学生也不在少数。在各方强势力量的争抢下,寒门子弟的高考拼搏无疑于虎口夺食,能有几分胜算谁都清楚。

如今,“出身越底层,上的学校越差”的趋势正在被加剧和固化。出身底层的寒门子弟,未必都在贫困地区。城市里普通职工、失业群体、工薪阶层的子女,要上好的中学以利于高考,必须拼尽全家的资源;农村里大量的流动人口、留守青年,即便再努力,表现再好,考入“超级中学”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教育资源占有的严重不公,使得高考这一快过去被认为相对公平的竞争已面目全非。国家有关部委要真想解决教育资源占有上的公平公正,功夫理应放在制度层面的设计与教育腐败的治理上。如果下不了那么大决心,起码在可以支配的资源上明确划出一条杠杠,让真正的寒门子弟有所获益。否则,很可能名为扶贫,实际上又济富去了。(李而亮)

【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发布者:yezi]
  相关阅读:  ·教育部要求稳定招生规模 大学扩招13年叫停  ·高考一模之后语文注意事项:增强对词语敏感  ·评论:中国高考“扶贫”新政 无助寒门子弟  ·“英国高考”于沈阳广播电视大学设立考点  ·考生造谣被消成绩 网友质疑处罚过度依据不足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5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文明上网,理性评论:
表情:
用户:密码: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