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评价网 > 高考咨询 > 高考资讯 > 高考信息 > 正文
高中国际班持续升温 回避高考竞争成现实理由
来源:中国教育报
发布时间:2012-04-20 16:52
分享到:

高考(微博)、寻捷径,家长重金砸向“洋应试”;中英班、中美班,项目设置五花八门;8万元、10万元,收费屡创新高

作为不断探索发展的新鲜事物,高中国际班处于政策的盲区,既没有明确支持,也没有明令禁止,关于其成本核算、经费的收取以及使用也缺乏明确的法律依据和有效监管。在高中国际班规模日益扩大的趋势下,相关规范文件的出台越来越迫切。

眼下,又进入中招咨询季节。3月24日,北京师范大学(微博)二附中国际课程班招生咨询会的展台前,挤满了前来咨询的家长和学生。王霞好不容易挤到前排坐下,边听边做笔记。笔记本上,密密麻麻地记满了她从北京四中、北师大二附中等学校打听到的消息。在北京铁路二中读初三的女儿即将中考,王霞两口子合计着让孩子直接上国际班,本科就出国留学 (微博) 。“只是现在办出国班的高中特别多,项目也五花八门,不知道哪个更合适,只好一家一家地比较”。

中考在即,在北京、南京等城市,高中国际班持续升温,呈供需两旺的火爆局面。从中澳班到中英班再到中美班,项目设置令人眼花缭乱;从5万元到8万元再到10万元,项目收费屡创新高。高中国际班缘何如此受欢迎?面对不同项目,家长和学生应如何选择?高额的收费是否合理,又存在哪些问题?规模日益壮大的国际班,到底该怎样办?围绕这些问题,记者展开了采访。

在很多示范高中,超过10%的学生就读国际班

公办高中国际班缘何如此火爆

高中国际班的火爆程度,从一些知名高中的招生咨询会可见一斑。3月18日,北京四中国际班招生咨询报告会,上下午各一场,200人的礼堂挤得满满当当。3月24日,北师大二附中PGA(国际通用证书项目课程)高中课程班咨询会,200多名家长前来咨询。

记者在现场采访时了解到,家长们最关心的是孩子就读国际班毕业后升入国外知名大学的情况、招生录取的程序,以及学校的师资,对于动辄数万元的学费,很多家长都表示并不在意、能够承担。

“即使不上国际班,孩子读高中,上培训班、请家教的花费也不少。”王霞说,女儿初中每年请家教的费用就近3万元。

事实上,国际班的逐渐升温与富裕家庭经济能力的不断提升不无关系。越来越多的富裕家庭对教育质量提出更高要求,纷纷选择送孩子出国留学。3月27日,胡润研究院与兴业银行联合发布的《2012中国高净值人群消费需求白皮书》显示,目前中国个人资产在600万元以上的高净值人群有270万人,其中有85%的人计划送子女出国留学。

“这群人平均年龄为39岁,其子女恰好处于义务教育阶段,选择高中国际班出国的可能性较大。”北京四中校长助理安迎说,“这也说明,未来几年,高中国际班将迎来一个重要的发展机遇期。”

事实上,高中国际班已经迎来了发展黄金期。教育规划纲要颁布以来,教育国际化被很多省市纳入发展战略,上海、北京、湖北等地明确提出支持或扩大高中阶段中外合作办学,建设一批高度整合的国际化课程,提升教育国际化水平。

在相关政策推动下,以沿海发达地区示范性高中为代表的优质高中,为提升学校的国际影响力,创建国际化的办学特色,纷纷举办中外合作办学项目,高中国际班如雨后春笋般涌现。2010年上海市教育事业统计资料显示,51所示范性中学有24所开办了高中国际班;河南郑州2003年只有2所学校开设国际班,到2010年已有9所学校开办16个国际班,再到2011年有13所学校推出24个国际班;在很多示范高中,国际班的学生已超过学生数的10%。

高中国际班规模日益增大,满足了人们对优质教育的多元需求。谈到送孩子读国际班的初衷,王霞说:“国内课程与实际脱节严重,到了社会上用处也不大,还不如早点出国,更能够学到真东西。”从事企业管理的李先生则表示,他的孩子在161中学读初三,学习成绩很优秀,考国内重点大学没问题,只是“现在的高中竞争太激烈,有些高校质量又不过关,不想让孩子在国内受罪”。

对国内高等教育质量的担忧,回避国内高考竞争的压力,是很多家长和学生选择国际班的现实理由。2011年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联合麦可思的调查显示,在有出国意向的高中生中,排在首位的留学理由是“接受更好的教育”(67%),其次是“增强职业竞争力”(38%),理由为“逃离国内升学压力”的占19%。

而对于像吴先生这样的家长,让孩子上国际班,更多是在现行教育体制下的无奈选择。上世纪90年代就到北京做生意的吴先生,一直没有取得北京户口,15岁的女儿正在朝阳外国语学校读初三,毕业后的升学问题成为他最大的困扰。

“要么回户籍所在地湖北读高中,在那里参加高考,但是孩子从小就在北京上学,回去肯定不适应;要么花不菲的学费,读国际班,出国留学。”吴先生表示,为了孩子的前途,只能选择后者,“读高中、上大学,全都下来可能要200万,但不能承受也得承受”。

这样的学生不在少数。北京某知名高中国际班负责人告诉记者,该校国际班有1/4的学生是非京户籍,甚至有少数学校国际班打出了“无学籍困扰、无高考教材烦恼、非京籍考生的第一选择”的招生广告,吸引此类生源。

某地高中国际班平均学费达每年8.9万元

如此高的收费到底合不合理

尽管一些家长不在意学费支出,可高中国际班的学费着实不便宜。吴先生给记者算了笔账,如果女儿能够考国际班,按照目前的学费,再加上寄宿、课外培训等费用,保守估计,3年至少需要30万元。

北京某知名高中国际班负责人告诉记者,2011年,当地国际班平均学费是8.9万元。在上海,还出现了一种“1+2”的留学型国际班,在国内读一年高中,后两年到国外合作高中就读,所需费用高达70万元。

不过,也有的地方收费较便宜。记者从网上查阅到,湖北省物价局、财政厅2009年重新核定公立高中国际班的学费,按每生每学期不高于6000元的标准收取,相当于一年1.2万元。

同样是中外合作办学,为什么学费的差别如此巨大?高中国际班的高收费是否合理?又存在哪些问题呢?

记者了解到,按照《中外合作办学条例》,高中国际班属于公益事业,按照办学成本收费,学费标准一般要经教育部门、物价部门等相关部门审核后方可获批准。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办学条件、招生规模不同,高中国际班的生均培养成本也不一样,因此,学费存在特别大的差异。

多年来从事国际课程引进和研究的安生文教交流基金会执行副主席张梧华说,高中国际班的办学成本,主要取决于国际课程类型,取决于所配置的教师及管理团队,尤其是外教的数量和质量。目前,外教的工资从8000元到2.8万元不等,外籍教学管理人员的工资则更高,如果学校聘请的外教数量多、质量高,课程体系更优质,则成本较高,学费较贵;反之,则成本低,学费会便宜点。

“现在高中阶段的中外合作办学,还没有明确的成本核算机制,外籍教师的人数、工资怎么计算等,都没有明确规定。”受教育部委托正对高中国际班现状进行调研的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袁桂林告诉记者,“这导致高中国际班收费不统一,比较混乱。”

事实上,国家或地方关于高中国际班收费管理办法的缺失,已成为困扰高中国际班办学的难题。袁桂林说,由于政府层面没有可操作的指导文件,高中国际班办学成本的核算、经费的收取以及使用,都缺乏明确的法律依据和有效监管,带来了一系列问题。

对于家长来说,孩子读的国际班为什么这么贵,包括哪些收费内容,到底值不值,都不清楚。

记者还了解到,部分高中国际班存在乱收费现象。学费表面上很低,但额外的收费项目却并不少,针对学生参加语言培训、申请学校个性化指导服务以及寒暑假短期出国等收费或代收费,项目繁多,数额巨大,其收费标准有没有得到审批,不得而知。

对于学校来说,政策法规方面的空白,也让一边高收费、一边利用公共资源办学的高中国际班,始终难逃挤占公共教育资源、为少数人举办营利性教育的嫌疑。

有专家指出,高中国际班的高收费,将那些家庭条件一般或困难的学生拒之门外。示范高中的优质学位本就十分有限,现在却利用有限的优质资源办国际班,满足富裕家庭子女需求,客观上挤占了优质师资和办学资源,事实上造成了入学机会的不平等,违反教育公平。

正因如此,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电影学院党委书记籍之伟,曾数次提交建议公办中学不应举办国际班的提案。他认为,公立高中办国际班相当于部分人通过多交钱,占用本应公平分配的优质教育资源,是一种变相的择校。教育部门审批公立高中国际班应当谨慎,少批甚至不批,把这项职能交给民办教育机构。

不过,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基础教育研究室主任汪明指出,高中办国际班是否会带来教育公平问题,关键取决于学校对国际班的定位和实际操作。与其过多质疑其合法性,不如更多关注其规范运行问题。鉴于公立高中国际班管理制度的缺失,教育部门应从规范管理的角度,对国际班的举办资质、课程引进和收费政策逐步加以完善。

安迎说:“我们也非常渴望政府出台这样的文件,明确高中国际班的办学体制、收费标准,知道允许干什么、不允许干什么,让我们有章可循、安心办学。”

许多家长甚至要求学校停开其他课程,直接上托福

开齐国家课程为何这么难

为了出国留学,辽宁的张先生把儿子送到省内某知名高中国际班,不过高二下学期,他却发现班里只剩下自己孩子一人在上课,其他学生都跑到社会上的培训机构,突击准备SAT(学术能力评估测试)、ACT(美国大学入学考试)。

高中国际班沦为“洋应试”在一些地方愈演愈烈。为短期内提高孩子的托福、雅思(微博)等语言类考试成绩,许多家长甚至要求学校从高一开始停开其他课程,直接上托福、雅思培训课,集中精力应付考试,平时成绩和出勤率则弄虚作假,将引进国际课程硬生生变成功利化的应试教育。

记者还了解到,在广东、南京等地,有部分高中为了赚钱、赢得名声,扩大国际班的规模和种类,甚至一所学校开设若干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完全不顾师资能否跟得上、教学质量过不过关,只为抢夺生源创收,严重违背引进国际课程的初衷。

关于高中国际班的初衷,张梧华表示,在于引进国外先进的课程理念、教育教学方式,推动学校课程体系改革,提升学校国际化水平,培养兼具中国特色和国际视野的高中生。与之相适应,高中国际班的课程设置,也采取国家课程加国际课程的形式。高中国际班必须根据国家高中课程标准和学分规定,开齐开足必修课程,数理课程和部分选修课程可以采取学分互认方式,引入国际课程。

对于引进的国际课程,主要采取两种模式:一种是引进的国际课程偏重语言培训,一般以SAT和托福考试培训为主;另一种是引入国外高中课程,具有代表性的课程包括A-level(英国课程)、美国高中课程加AP课程(美国大学先修课)、IB(国际文凭课程)以及澳大利亚、加拿大、新西兰等国的高中课程。

这样,国家课程与国际课程相得益彰、相互配合,既满足了国家教育方针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的需要,又满足了学生升学以及适应国外高等教育的需要,学分互认的模式还有利于促进课程融合,打造中国特色的国际课程。

实际情形却不容乐观。张先生的女儿在一所知名高中国际班读高一。按照学校规定,高一将完成会考主要课程的学习。即便是这样,清明节放假,孩子呆在家里忙了3天,主要还是为了完成外教布置的3篇英语(论坛)论文。“英语和国际课程的学习负担特别重,孩子绝大部分精力都放在这上面了,会考课程只能简单学学。”张先生说。

记者了解到,为了满足升学的需要,家长、学生都把大部分精力放在语言和国际课程的学习上,对出国留学没有影响的国家必修课程,无形之中被忽视了。学生更喜欢外教授课,国家课程在高中国际班里严重边缘化。部分高中为了迎合家长的需求,甚至只开设少数中方课程,导致国家的教育方针难以得到贯彻。

记者通过各种渠道查阅部分高中国际班的课表发现,高一,国家课程多于国际课程,约按3∶2设置;到高二时,国家课程的学时则大幅减少,国际课程的学时则相应增加,约按2∶3设置。部分高中国际班的负责人表示,在总学时不变的前提下,要想兼顾国家课程和国际课程,根本不可能开齐开足国家课程。

“问题在于,尽管没有完成规定学时的国家课程,但学生最终还是能够通过会考,拿到高中毕业证书。”袁桂林表示,“这既不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也不利于教育方针的贯彻。”

事实上,放弃中方课程、追求国际课程的做法,不一定有利于孩子申请国外大学。曾任耶鲁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本科招生负责人的多莉丝·戴维斯女士告诉记者:“像耶鲁、哥伦比亚这样的名校,更青睐的不是那些只会考试的学生,也不是那些美国化的中国学生,而是有着中华文化底蕴、扎实文化基础、广阔发展空间、卓越国际视野的学生。”

目前,对高中国际班的课程设置、课时安排和学分互认等问题,国家和地方教育部门都没有明确的指导文件,实践中出现的中方课程开不齐开不足、“洋应试”等问题缺乏监管。在高中国际班规模日益扩大的趋势下,相关规范文件的出台越来越迫切。

部分学校只顾经济利益,较少考虑国际班对教改的意义

公办高中国际班出路在何方

两年前,美国总统奥巴马在访华期间曾宣布,未来4年将派遣10万美国学生到中国求学,其中就包括高中生。然而,如何才能吸引美国高中生来中国留学,对高考指挥棒下过于强调应试的国内高中而言,无疑是个新课题。

对此,袁桂林表示,公立高中开设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就是要借此推进课程体系改革,促进高中办学多样化特色化,培育中国特色的国际课程,最终让我国的高中教育能够“走出去”、国际化。

不过,要想实现这样的目标,正处于探索起步阶段的高中国际班面临着重重困难。很多高中国际班的负责人都表示,最大的困难便是师资问题。

尽管学校给国际班安排的中方教师都很优秀,但大部分教师都没有留学经历,再加上长期从事高考教学,忽然面对兼具中西特色的课程体系,不仅要实现双语授课,还要将中外课程融会贯通,这对很多英语语言能力不够的教师来说很难适应。

正因如此,一些学校开始着力培养国际化的中方教师队伍。例如,北京四中建立听课制度,鼓励中方教师定期到外教课堂听课、共同教研;上海格致中学科学类科目全部启用中方双语年轻教师,年轻教师与外教、中方老教师捆绑结对,跟外教学习教学方法,向老教师学习教学经验。

在北师大二附中国际班高二(2)班的生物课堂上,记者看到,拥有博士学历的中方教师正在用双语讲授有关生物进化的必修课。学生刘一锐说:“在外教的影响下,中方老师开设的国家必修课程,也都经过了精心准备,教学很灵活,课堂也很活跃。”

高中国际班所面临的另一难题是学校及课程的管理。安迎告诉记者:“我们特别缺乏国际班的高层管理人才,就是既了解中国学校管理又熟悉外国学校运作的专家。”

据了解,按照有关规定,高中国际班学校管理以中方为主,但目前国际课程管理有两种模式:一是外方管理为主,中方对国际课程设置基本无权干涉,如IB、A-level等;二是中方管理为主,如北师大二附中的PGA课程,这样学校就有较大的自主权,对中外课程进行融会贯通、纳精弃糟。“显然,后一种模式更有利于我们创建高度整合的国际课程。”张梧华说。

然而,由于管理人才以及双语教师的缺乏,即使采取中方为主的管理模式,要推进中外课程融合共享,创建中国特色的国际课程,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记者还了解到,很多高中开设国际班的目标并不明确,多是出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为挣钱、赢得名誉,或者满足社会需求,较少考虑国际班的教育效益,如推进教改、课改,促进学校国际化。由此也导致这些国际班办学相对独立,国际班与普通班的师资、课程、社会实践、文体活动等方面难以充分互通共享,国际班的优质资源无法在全校形成辐射。

“目前,办国际班的都是优质高中,对于这些学校来说,办学当然要考虑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但更重要的是教育本质和教育效益。”张梧华说,“公立高中引进国际课程,必须清楚自己的办学理念和目标,应当为我国的教育教学改革、教育国际化探出一条新路。”

很多专家及高中国际班负责人也表示,作为不断探索发展的新鲜事物,高中国际班恰恰处于政策的盲区,既没有明确支持,也没有明令禁止,国家有关部门应当出台相关办法,加强政策法规上的规范、引导。

记者了解到,黑龙江、安徽、浙江等地出台了加强高中国际班管理的政策。例如,黑龙江、安徽明确提出,为减轻高中国际班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不提倡普通高中国际班的学生拿“双证书”;浙江省则严格限制高中国际班的规模,将办国际班的高中数量控制在当地高中总数的5%左右,学生总人数不得超过该校在校生规模的10%,且每校只能举办1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记者 李凌)

(中国教育报 李凌)

【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发布者:yezi]
  相关阅读:  ·教育部要求改革考试招生制度 深入推进高考改革  ·河南高考减压座谈会 专家给出秘笈应对心理问题  ·山西省高考等级运动员加分认定测试结束  ·教室安装摄像头引非议 教育部门称高考需要  ·高中国际班持续升温 回避高考竞争成现实理由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5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文明上网,理性评论:
表情:
用户:密码: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