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评价网 > 大学排行榜 > 评价与管理 季刊 > 2010-第4期 > 正文 |
|
||||
|
||||
从“要不要排名”到”“怎样科学排名” 大学评价进入历史新阶段 大学要不要进行排名已不再成为问题,怎样进行科学的排名、科学的评价,是当下我国高等教育界、科学计量界关注的热点。如何认识这一重大转变?本报记者对话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主任、文献计量学主要奠基人之一、武汉大学邱均平教授。据科技部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发布的《中国期刊高被引指数评价报告》,邱均平教授学术影响力在“图书馆、情报管理”学科领域名列第一,被收入英国剑桥、美国《世界名人录》等十多种大型辞书中。 “纲要”对“评价”的论述是“新阶段”的标志之一 记者:“我国的大学评价事业迈进历史新阶段”是不久前举行的“第6届科学计量学与大学评价国际论坛”上与会者的感受,您是否赞成这一判断?其根据何在? 邱均平教授:我国的大学评价起步较晚,当大学排行榜已经在西方国家广泛流行时,我国学术界还在讨论“中国要不要大学排名”。所幸中国的大学评价事业进展较快,例如,在不久前我们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主办的“第6届科学计量学与大学评价国际论坛”上,大家所讨论的话题已不再是“中国要不要大学排名”,而是采用何种评价指标和方法能够得到更为科学合理的评价结果,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理念、方法、指标和模型。中国的大学评价事业进入新的历史阶段的标志为:第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以下简称“规划发展纲要”)中明确提出了改革教育质量评价和人才评价制度,改进教育教学评价,加快推进专业评价,鼓励专门机构和社会中介机构对高等学校学科、专业、课程等水平和质量进行评估,探索与国际高水平教育评价机构合作,形成中国特色学校评价模式。第二,公众对于大学评价的关注度越来越高,社会需求越来越大,连基础教育界的课程改革也要求用我们的方法进行评价。第三,学术界有关大学评价的论文成倍增长,优秀的思想和成果层出不穷,涌现出一大批年轻的优秀学者。(小题)科学化、精细化、多元化是“新阶段”的重要特点 记者:“新阶段的大学评价有哪些特点”
邱均平教授:特点之一,以“提升高等教育质量”为主要导向,这是大学评价存在的意义和最终目标。特点之二:大学评价将更加注重应用价值,排名结果将会与政府、高校的决策和管理者以及广大学生及家长的需要紧密结合。2004年我曾提出“没有科学的评价就没有科学的管理,没有科学的管理就没有科学的发展”,这句话不仅是在强调大学评价的重要性,更是在提醒大家评价不是目的,而只是一种手段,是为国家、团体、个人的管理和决策服务的。特点之三:评价越来越趋向于科学化、精细化、多元化。所谓科学化,就是更多地引入计量学的理论、方法、指标、模型、工具,以科学计量学与大学评价的结合来推动大学评价的进行,所谓精细化,就是要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既要消除主观因素的影响,又要摒弃“唯量化论”;在多元化方面,是指评价主体、评价方法、评价结果形式的多元化。国外主要是独立的中介机构或媒体在做大学评价,这应该是我国大学评价的发展方向。我想分类评价将会成为未来大学评价的主流,而且分类将会越来越细、评价角度会越来越多元。以我们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为例,2004年我们首次发布中国大学排行榜时并未对大学进行分类,后来发现不能用一种指标体系来评价所有的学校,所以从2005年起我们就开始分层次、分类型、分学科、分专业的对大学进行评价,每年的评价报告都包含有10个角度的201种排行榜。此后,我们又相继开发和完成了《中国高校网络影响力排行榜》和《中国高校创新指数排行榜》。评价角度越来越多元、评价结果越来越细致,这样做的目的是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社会需求。(小题)依据国情,吸收国外先进评价方法 记者:“您怎样理解‘规划纲要’提出的‘探索与国际高水平教育评价机构合作,形成中国特色学校评价模式’”这一要求? 邱均平教授:正如中国的高等教育发展要与世界同步一样,中国的大学评价同样也要有国际化视野。因此,“规划发展纲要”提出“要探索与国际高水平教育评价机构合作”。在大学评价国际化问题上,国内存在着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大学评价无法实现沟通和交流。另一种观点认为,西方国家在大学评价方面远比我们先进,应学国外的经验和做法。两种观点都有合理之处与某些片面性。大学评价确实要考虑各国的教育体制、文化背景,但也有共性的规律和方法,使不同国家的大学可以跨越文化差异实现沟通和比较。同时,国际化也绝不是简单的复制和模仿,而要依据国情,吸收国外优秀的评价方法。与国际高水平教育评估机构合作,有很多途径。例如召开高水平的国际研讨会,开展合作研究、人员互访、数据共享等等。在“第6届科学计量学与大学评价国际研讨会”上,国际科学计量学与信息计量学学会、《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USNEWS)、《泰晤士报》、国际排名专家委员会(IREG)等国际顶尖级的评价机构有的参与了会议的联合举办,有的应邀出席。我们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就利用这一机会,与这些机构的负责人洽谈,在合作研究、数据交换、人才交流等方面初步达成了合作意向。 对“排行榜”要重视、要分析、要善于使用 记者:对于高校管理者如何使用“大学排行榜”您有何建议? 邱均平教授:第一要重视。因为不管你认可不认可,它的社会影响是客观存在而且是巨大的。第二要分析,这个排行榜是谁做的,这个机构有没有权威性,用了什么评价指标和方法,是否科学合理,从这些方面对大学排行榜分析一下,再决定要不要使用及如何使用。第三要善于利用,科学合理的大学排行榜可以帮助高校找准定位,弄清优势、劣势,明确发展方向,是很好的辅助决策的工具,高明的校长往往很善于利用大学排行榜。我认为高校管理者不能只把目光聚焦在最后的名次上,而应透过这些评价数据挖掘其背后的规律和启示。要根据自己学校的定位,与同一层次、同一类型的高校进行比较。任何一个排行榜都不会直接告诉你如何去做,高校管理者需要对大学排行榜给出的数据进行分析,找出对学校发展有指导价值的信息,以提高决策和规划的科学性。最后要指出的是,任何一个大学排行榜都不是十全十美,高校管理者必须以理性的、辩证的态度对待“大学排行榜”,既不能全盘否定,也不要盲从。 |
||||
【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评价与管理》季刊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
[发布者:yezi] | ||
相关阅读:
·大会执行主席、武汉大学副校长谢红星教授致欢迎辞
·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张碧晖教授讲话
·华中师范大学副校长杨宗凯教授致辞
·国际科学计量学与信息计量学学会(ISSI)主席Prof. Ronald Rousseau讲话
·关于我国高等教育形势与中长期发展规划的几个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