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本报讯(记者 岳霞)“考研成绩出来不到一周,我已经接待了6拨来访亲友,还有N个找导师托人情的电话。”中南大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专业研究生张励很苦恼地表示,读研二年来,每次这个时候都会经历一个“找关系”冲击波。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考研成绩正在陆续放榜,为了博得导师好感,短信、微博、邮件、电话、托人情……考生无所不用至极,对导师进行信息“轰炸”。 托人情发邮件成考生首选 即使千方百计弄到导师电话,考生一般不会直接打电话给导师。长沙理工大学的李智成报考了湖南大学电力系统及自动化专业的研究生,成绩放榜出来,有门专业课在分上分下,这也成了李智成一直心唱“忐忑”的缘由。李智成告诉记者,他其实已经通过学长关系搞到了导师电话,但是这个电话拨得拨不得又“忐忑”了:生怕导师在上课或者开会,一句话就把自己打发了;生怕自己慌乱中措词不好,惹导师嫌弃。最后李智成还是选择发一封介绍自己特点的邮件跟导师沟通。 “如果能找到导师熟人跟导师见一面,那是最好。”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有四成以上的学子表示相信有人情分存在,如果能提前跟导师接触,至少只要上复试线,刷下来的几率要小一些。 微博留言成考生选择新方式 搜索到导师微博,并且积极跟帖留言,成了很多文科专业学生亲近导师的方式。据记者了解,特别是一些传播类专业的导师,大多会有自己的微博,有的学生未雨绸缪,早就成了自己报考专业的导师的铁杆“粉丝”。 准备报考中国人民大学传媒专业的湘妹子陈洪玲告诉记者,她从去年开始就不断转发、跟帖、评论导师微博,希望能在导师微博里成为活跃分子,混个脸熟。考完研后她也在微博上跟导师私信留言,“即使用处不大,做总比不做好。”陈洪玲表示。 导师表示过分骚扰可能适得其反 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育学专业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博士生导师表示,有的学生急于表现自己,利用各种手段频繁跟导师联系打招呼,也许会对导师正常的工作和生活造成干扰,引来导师反感。考研最关键的还是考生在试卷中所展示出的实力和面试时的出色表现。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由于工作量大,导师们一般都会用研究生助理帮助处理一些邮箱邮件工作,有些考生精心处理后的材料和信件,也许根本没机会“入导师法眼”。 不过对于竞争中的考研生而言,“只要有1%的希望,当然要做100%的争取。”岳霞
|
[发布者:yezi]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