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高校学术委员会由校长担任主任,且委员会成员绝大多数为校领导,这是国内高校目前的普遍做法。然而,据《人民日报》11月9日报道,在华中师范大学新一届学术委员会的23名成员中,除了1名分管学术工作的副校长外,书记、校长等校领导全部退出。 大学的本质是独立的教学科研机构。从国外的办学经验来看,学术委员会在大学的运行机制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九三学社最近的一项问卷调查显示,62.6%的受访者认为,我国大学的学术委员会只起装饰作用或者仅能对学校重大学术事务提供参考意见。 学术本位不彰,大学必然会越来越像官场。这些年,不少大学先后成为“副部级大学”,其党委书记和校长的行政级别高至副部级,这正是大学教育在内外两个层面双重行政化的表征。如此一来,大学“官本位”的色彩越来越浓,大学按照教学科研规律自主办学和管理创新的空间也就越来越逼仄。 不仅如此,“官本位”还使得真正潜心教育工作和学术创新的人才在大学中不断边缘化。为了谋求话语权,这些学术精英只能将用于治学的精力放在追逐权力和官位上去。这势必导致大学精神的矮化,并对大学生们的义利观和价值观产生消极的导向作用。 从这层意义上讲,华中师大此番学术委员会“去行政化”,既是对大学教授权利的尊重,又是对大学应有的教育模式的回归。让行政的归行政,让学术的归学术,正是探索大学从“官员治校”向“教授治校”转变的重要前提。 当然,大学教育只是整个教育体系的一部分,而教育又只是整个国家体系的一部分,要真正实现大学教育“去行政化”,回归学术本位只是找准了一个基点,还需要在财务制度改革、校长任免制度改革等多个层面进行更为深入的探索。(易艳刚) |
[发布者:dongdong]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