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线索 街道社保所 新工作泡汤保险都没地儿上 经过多日寻找,胡先生最终没能和自己的档案再见面,去一个正规事业单位的愿望落了空。胡先生亲身体验到了忽视档案带来的严重后果,它使你多年的经历变成了一片“空白”,不要说转正、定级、评职称、出国政审、考公务员这些事情统统没份儿,连最基本的社会保险也受到影响,在寻找档案的过程中,几乎所有的部门都告诉胡先生:“档案在哪里就在哪里交保险金。” 丢了档案怎么上社保?这是胡先生最关心的问题,他焦急地四处求解。东城职介中心的工作人员表示,在没有工作单位的情况下,目前从正规渠道确实没办法上社保,现在社会上有很多社保代办公司,以公司的名义帮人上保险,一年需要交他们七八百元的服务费。“这也是一种办法,现在有不少人这么做,但我们无法给您推荐,因为存在一定的风险。”他给胡先生指了条路,“你这种情况最好盯住街道的社保所,以后保险都归他们管了,但是听说具体的细则还没有出台,你可能还要等上一段时间。” 胡先生户口所在地的街道社保所答复,他这种情况上保险不归街道管,街道只管45岁以上,让胡先生再去找职介中心。胡先生觉得自己成了一个“皮球”,被踢来踢去,而即将出台的细则需要等到什么时候,没人知道。 那个不起眼的牛皮纸口袋,如此事关重大,丢了档案,就如同丢了一种社会身份,竟然还没有补救的机会。连日来,记者陪胡先生四处求助,却最终也没能帮他解决问题。对本市的数万“弃档族”来说,胡先生的遭遇也预示着他们的命运,这是一件他们当初始料不及的麻烦事。 档案的职能被夸大了 专门研究我国人事档案制度的公共管理专家陈潭教授指出,如今,市场经济的发展使人力资本的流动成为必然,自谋职业成了普遍趋势,专业和技能更受重视,传统人事档案的作用日趋式微,这也正是大量“弃档族”产生的原因。然而,中国作为一个典型的“单位社会”,形成了人事档案无处不在的氛围,很多东西都和档案挂钩,甚至成为身份标杆和政治符号,实际上是人事档案的职能被夸大了。 陈教授认为,目前的人事档案制度亟须改革,例如,通过电子手段建立个人征信体系和社会信用制度。实际上,“单位人”如今已经成为“社会人”,再完备的人事档案制度也不能全部了解“单位人”的信用状况,而电子型的个人信用卡能够了解个人的公共行为以及诚信记录。J024 有话要说 没档案 你就是二等公民 小雪(286111471):对此我们有太多的感触,我们四十几岁的人经历下海、上岸,要么不被认可,要么工作能力被认可,却因为档案没在体制内而工资待遇不认可你,你就是个二等公民,干同样的工作却拿不到同样的报酬,更没有升职的机会,其实我们这个年纪正是干事业的时候,无论是经验还是阅历都是年轻人无法比的,但就是因为你的身份不是正规渠道的,所以就得不到认可。 断了的弦(101321270):为什么不考虑建设电子档案呢,牛皮纸是否灰常“凹凸曼”呢?? 文竹(563437457):纸质档案还是要有的。只是管档案的人要负起责任。档案丢了要负法律责任的。为什么会丢。你是干什么的。管档案都管不好。还能干什么。电子档案也要有。 水中鱼(693902524):任何事都是经过转变的,都要一步一步地来,任何人不是天生就会走的,这都需要过程,电子档案会记录下每个人的档案,但也需要过程。时间久了也就完善了。对于下海经商的,应当给予放宽政策。
|
[发布者:yezi]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