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如果爱能让孩子变得更积极、更优秀,这就是性教育的成功。家庭在我国社会中占有重要地位,首先要给家长开展性教育,他们才能更好地教育孩子。” “一个小学生背着书包来做人流,她还告诉你,赶快手术还要回去上课。一个13岁的男孩要为9岁的女朋友负责,负责的方式是从家里偷偷拿了400元给她做人流。听见这些,我的心情只能用心痛来形容。” 陈一筠的一席话,在本月9日参加“第二届四川省性社会学与性教育学术研讨会”的众多大中小学教师和专家学者中引起不少共鸣。陈一筠在接受成都商报记者专访时表示,中国现在并没有严格意义上的性教育,而盛行的“安全套教育”和简单的道德教育都是不可取的。 人物简介 陈一筠:1940年生于四川筠连,196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原研究员、中国性学会青少年性健康教育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中国婚姻家庭研究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陈一筠教授一直从事婚姻家庭的研究,先后出版《婚姻家庭的科学咨询》、《走向婚姻》、《读懂孩子青春期》等专著。 A 现状篇 “北京的调查数据显示:性成熟年龄已提前到11岁” 成都商报:为什么性教育在我国推进比较缓慢? 陈一筠:中国是一个受传统观念影响很大的社会,人们很难敞开心扉去公开接受与性有关的话题。即使现在,性也是一个隐私性的话题,学校教育很有难度,而相关教育部门本身的观念也有待打开,性教育并没有得到真正的引入,政府在这方面的投入有限。 但是现实却在发生急剧变化,不面对并不能解决问题。现在人工流产的多是未婚者,未婚者中未成年人的比例在增加,年龄还趋于低龄化。北京计划生育门诊的数据显示,未成年人做人流的年龄段集中在11~14岁,而有些城市最小的达到了9岁。 联合国曾做过一个调查,表明在过去的100年内,孩子的性成熟年龄在提前,平均隔20年提前一年。我们在北京的调查数据显示,孩子的性成熟年龄已经提前到了11岁。传统社会性成熟的年龄比较迟,而婚配却比现在早。而现代社会,由于职业技能的要求和开放的婚姻观念,又延缓了结婚时间。上世纪90年代城市青年结婚年龄在24-26岁,现在30岁左右徘徊的大龄单身青年却比比皆是。 成都商报:您怎么看待现在盛行的送孩子安全套的行为? 陈一筠:安全套是生理上的防护,顶多减少女孩承担直接身体后果的比率,但是心理方面的问题却同时伤害着男女双方。 首先,我们给孩子安全套处在一种形式上。我们有没有真正教给他们怎么使用,使用的风险他们也不知道。安全套不是避孕的灵丹妙药,更不能避免伤害。 简单用道德与否来教育孩子也是不可取的,告诉女孩打胎伤风败俗并不能制止性行为,深深的负罪感在让他们选择不安全的方式伤害身体时,还给他们留下心理伤害。 性教育的关键在于精神,是把原始的冲动转化成爱。会爱人的孩子,会为对方学会保护和珍惜,学会让自己变得更好。如果爱能让孩子变得更积极、更优秀,这就是性教育的成功。 B 观点篇 “不在社会人文层面进行,这样的性教育是不成功的” 成都商报:国际上的性教育能给予我们什么样的启示? 陈一筠:性科学真正应用于指导生活是在上世纪40年代。美国一直被认为在性教育上走在世界前列,实际到上个世纪60年代的性解放浪潮,这个问题才被重视。国际上在性教育方面的情况,相对于其他学科的发展也并不充分,并不能为我们提供更好的经验,但是失败教训却不少。性解放并没有像“快乐就好”那句口号一样,给美国社会带来幸福快乐。有两件事是美国人最大的伤痛,一是青少年问题,二是艾滋病。学会使用安全套的年轻人,并没有在身心上获得安全。 青少年是艾滋病的易感人群,但是在我国,学校普遍认为艾滋病很遥远,教育也比较表面。其实性感染带来疾病的危害已经超越了血液感染,在欧美及非洲地区,30%以上的艾滋病毒携带者是24岁以下的青年,中国应该防患于未然。 成都商报:目前我国性教育的状况如何? 陈一筠:我国研究性教育的专家集中在生物学和医学领域,特别是临床医学方面。社会对性教育的认识还停留在生理层面。实际上,性教育应该和人文社会科学与心理学结合,关系到精神人格、文化道德、社会价值等多方面。 科研单位也有一些性教育的研究机构,但多在理论上。综合性高校没有设置专门的性教育专业,没有系统的教育和教材,成都大学有一个也是辅修。性教育处在拓荒阶段,但是已经青黄不接。关注这个问题的年轻老师,是因为在教学第一线遇到现实问题,但是专业做研究的很少,我现在已经70岁了,身边最年轻的研究伙伴是50多岁。严格意义上来说,中国没有性教育,只有健康教育,或者青春期教育,普及的是一些基本的性知识和道德教育,不是在社会人文的层面进行,这样的性教育是不成功的。 C 建议篇 “首先要给家长开展性教育,他们才能更好教育孩子” 成都商报:您认为在中国性教育应该如何开展? 陈一筠:家庭在我国社会中占有重要地位,首先要给家长开展性教育,他们才能更好地教育孩子。现在剩男剩女增多,一方面是社会压力的原因,我觉得另一个方面,是因为缺乏性教育的后果。 父母应该懂得正确看待孩子,因为的确有一些心理区域是老师和家长无法进入的,他们需要从朋友甚至从异性中寻求。到了一定年龄,青少年有生理上的反应很正常,在自然的条件下和异性公开地接触,相处过程中产生的磁场,会使这些生理反应自然释放,这是最积极的引导方式。比如中学兴起的集体舞,就给了青年男女健康的交往机会,集体放电才最安全。另外,学校应该从初中就针对个体开设性教育课堂。 |
[发布者:yezi]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