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人才金字塔与接轨国际的氛围 近几年国内各高校都瞄准了高层次、创新人才的培养和引进。瞄准2020年,上海交大也提出了人才金字塔目标:塔顶,是两院院士、国家“千人计划”专家和“讲席教授”;第二层次是 “特聘教授”,包括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和在海外著名大学获终身副教授的优秀人才;第三层次是“优秀青年教师”;塔底是“后备人才”,针对35岁以下的年轻教师。计划拥有领军人才200人,特聘教授400人。 而上海交大始终强调,要求对方“能够全职来校工作”,而且从以前的引进单个人才,到引进整个科研团队。学校的海外人才信息库,目前入库人员已达1万多人。 “零星引进几个海外人才时,大家不会觉得有什么;当引进量到几百人、上千人时,势必形成对大学既有制度、文化的冲击。”张杰这样说。 上海交大用了大半年时间制定政策、理清学校发展规划,并通过多种渠道筹集建立了3.5亿元的专项基金,建立海外评审制度,依据国外同行专家的认可度衡量人才的学术水平。学校还在校园环境、文化上“与国际接轨”,提供的服务中,细致到诸如为特聘教授等申请了高速公路通行卡、航空公司贵宾卡,还利用附属医院的医疗资源为他们开设了就诊“VIP绿色通道”等。 “国内高校引进国际化杰出人才的阻碍,主要不再是待遇、科研经费、实验室配套等硬条件,而是管理模式、目标理念和发展机会等软条件。”张杰说。 在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任教12年的罗伯特·帕克教授,本可以选择去世界上任何一所顶尖大学,但他却接受了上海交大密西根学院的聘任,带着太太和3个孩子落户上海。接受美国《科学》杂志记者采访时,帕克教授说,吸引他的,是中国高校快速建立国际化一流大学的决心,是这里的办学理念和管理模式,是能够亲自参与一个新生学院发展决策和具体实施的机会。 |
[发布者:dongdong]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