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上午在这所中学任教,下午则赶到另一所学校任教 4名教师在中心城区率先“走教” 本报记者 罗欣 通讯员 叶壮 每周二上午在武汉初级中学,下午转战徐东路学校——这种情况在音乐老师龙海裕身上已持续两个多月。“开始感觉很累,现在已经习惯了,因为学生充满渴望的眼神。”11月9日下午,从课堂上走下来的龙海裕,微笑着对记者说道。 今秋开学起,武昌区4名教师在武汉市中心城区率先“走教”,武汉初级中学教师龙海裕就是其中之一。 一名教师同时任教两所学校 “俄国作曲家鲍罗廷的《在中亚细亚草原上》是一幅交响音乐的风俗画,下面,让我们来‘听听’吉斯草原风光吧。”9日下午,徐东路学校的音乐教室里,龙海裕边讲课文,边弹起了动人的曲子。不少同学闭上了眼睛,听得如痴如醉。 龙海裕是武汉初级中学的在编教师,这学期开始,她和同校的美术老师刘琳,一起开始了“走教”生活,“我们每周要在徐东路学校上八节课,主要是教初一、初二的学生。” 武昌区教育局相关人士介绍,该区今年在中小学音乐等学科启动“走教制”,区内优质学校和薄弱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双方协商,实行优秀教师“走教”。首批参与该项工作的有4名教师,除龙海裕、刘琳外,还有武昌实验寄宿小学的信息技术教师杨帆、九龙井小学信息技术教师黄哲捷,与前两者不一样的是,杨帆和黄哲捷是交换“走教”,每周各到对方学校交换任教两节课。据悉,4名老师都是从教10年左右的学校骨干教师。 来回奔波,有苦也有乐 “龙老师的课堂生动有趣!”徐东路学校八(1)班学生李慧敏说,音乐课很轻松,每周她都盼望着上这门课。 相对于学生的开心,龙海裕开始却很“郁闷”,“来回奔波于两所学校,感觉非常累。而且,两所学校的生源不一样,学生的基础也有很大差异,教起来比较费力。” 不过,两个月下来,几位老师都逐渐习惯了“走教”生活,并感受到乐趣。“学生们虽然基础相对较差,但学习热情很高。他们期待和喜爱你的课,老师就有成就感。”龙海裕说。 刘琳、杨帆和黄哲捷则表示,自己在“走教”过程中得到了锻炼,学会去教不同层次的学生,能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师资均衡有望为择校降温 武昌实验寄宿小学副校长王娅琼说,“走教”不影响教师的人事安排和正常的教学秩序,能让优秀教师把先进的理念、方法带到薄弱学校。“优秀师资应该是一种开放性的资源,让更多的学生受益。”武汉初级中学校长李青山认为,优秀学校教师到薄弱学校走教,需要在教育学生的环节上下功夫,也利于他们成为复合型教师。 据了解,此前我省仅部分农村中小学实行了教师“走教制”,走教的教师多是该地区极度缺乏的学科教师。但在武昌区推行的“走教制”则是上升到另一个层面,因为中心城区的中小学,缺的不是教师,而是优秀的老师。专家认为,此举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各校师资力量均衡,实施得好,有望为“择校热”降温。 |
[发布者:dongdong]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