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评价网 > 科教新闻 > 社会百态 > 正文
中山大学博雅学院:尝试走一条大学教育的新路
作者:贺林平 来源:人民日报 发布时间:2010-11-12 11:03

  在中山大学博雅学院,上课意味着讨论,作业是大量阅读和5000字以上的读书报告……

  阅读提示北京大学的“元培学院”、南京大学的“匡亚明学院”等都在尝试大学教育改革。旨在培养“学问家”的中山大学博雅学院成立之初因其课程设置“小众”和培养目标“高端”,一度引来种种质疑。

  随着新一届学子入学,已升入大二的博雅人在这一年收获了什么?与其他同龄人相比,他们的大学生涯又有何不同?

  《诗经》、《荷马史诗》、《古典拉丁语》、《早期中国文明》、《外国美术史》……翻看博雅学子的课程表,人们不禁要问:这是本科生学的吗?这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专业?

  “这些就是本科生学的,博雅学院不分专业。”中山大学副校长陈春声说,“近年来,中国大学不断扩招,如何在教育大众化时代体现‘精英’教育?目前,国内一流大学普遍提倡的通识教育值得探索,‘博雅’教育就是最好的尝试之一。”

  培养目标不是“端个好饭碗”

  “学生们正努力奠定博雅学院的良好学风,他们爱学习、爱思考”

  10月27日,中山大学第三教学楼213室,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卢玮銮正在畅谈《“灵根自植”的意思——一个“新亚人”的反思》。学生们认真听讲,专心笔记。“其实,听得也不是特别懂,所以先记下来,多研究几遍,应该就能理解深入一点。”中山大学博雅学院大二学生王宇说。   

  “新生报到后,经学校规定的报名、遴选程序,获录取后进入博雅学院学习”;“博雅学院是一个独立的学院,学生不再属于原录取院系和专业”;“实行四年不分专业的精英化博雅教育方案,贯彻跨学科跨领域教学,毕业后发给哲学(博雅)学士学位”……一系列与众不同的规定,加上“着重培养今后有能力从事高深学术研究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人才”的宗旨,2009年上百名学生报考首次招生的博雅学院。

  自愿进入博雅学院的学生,显然看重对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和人文精神的培养。学院第一年遴选了33名学生,今年27名,其中不乏考上国际贸易、金融、计算机等热门专业的学生。王宇2009年考入翻译学院英语专业,后来考进博雅学院。他说自己虽是理科生,但中学起就酷爱人文社科,读了很多文学、历史方面的著作。“看到博雅学院的招生简章,觉得很适合自己,就决定报考。父母开始很没底,但尊重我的意愿。”女生颜荻原想出国就读文理学院,但了解博雅学院后,觉得不出国也能受到理想中的教育。

  “端个好饭碗”不是博雅培养学生的目标,“培养大学问家、大思想家是我们的目标。当然现在离这个目标还很远。至少要到大三,我们再根据学生的兴趣,哪些适合做学问,哪些适合就业,对他们进行一个发展方向上的分类评估。但首要的在我看来已经做到了。那就是,一所好大学首先校园本身要构成‘书香社会’,学生要有‘读书人’的气质和品格,能认真读书,认真做人。”博雅学院院长甘阳欣慰地说,一年多来教学的成果超出他的预想,“学生们正努力奠定博雅学院的良好学风,他们爱学习、爱思考,正在努力读书、努力学做人。”

  “我们不是不考虑就业,而是觉得现在考虑就业为时尚早。高中老师告诉我们,本科要读一个宽泛点、基础点的学科,到研究生了再去读应用型专业,这样对自身成长有利。”就像王宇说的,博雅学院绝大多数学生都立志读研深造。

注重阅读、讨论和写作

  “博雅学院学生经过一年学习后达到的程度,不是其他专业学生能比的”

  10月23日晚上,博雅学院一楼学生活动中心非常热闹,33名首届博雅学子在这里迎接一个月前刚刚进入学院的新同学。交流中,这些博雅新人获得一个信息:博雅学院的学习很苦、压力很大,但获益良多。

  学习很苦,倒不是课程非常多,恰恰相反,博雅学院的课程很少。大一第一学期,除了英语、体育等必须的公共课,“专业课”只有《诗经》、《古希腊史诗》等5门。和其他学院一学期动辄上十几门课相比,博雅学院的课程很基础。

  课程基础,但难度却一点也不“基础”。正如2009博雅班班长张文洋所说,“尽管做好了充分的心理准备,但第一学期的荷马史诗课,还是把我们打了个措手不及。开课前,老师要求在国庆节假期内读完《伊利亚特》《奥德赛》两本荷马史诗,第一次作业就要阅读经典著作并写3000字的报告;第一次翻译就长达十页,之后的每周,五页的英文翻译是雷打不动的。面对密密麻麻的英文,经常一坐下就是几个小时,为了几个单词,几个句子,与助教和同学争论不休,有时连做梦都在推敲……”

  “博雅学院虽然课程少,但每门课想学好都不容易。”甘阳说,阅读、讨论和写作,是博雅学院非常注重的,像《诗经》、《左传》,每门课6个学分,意味着每周要上6节课,而且没有一门课是“满堂灌”,而是充满了发言、讨论、互动;像《早期希腊文明》、《希伯来文明》等,每周都有60—80页的阅读量,而且基本都是英文原版;学生每个月都要交读书报告,每篇5000字以上,完全自由写作。

  虽然“饱受”博雅学习之苦,但60名学生无人退出。“学习虽然很艰辛,但我们也收获着快乐、学问,学业上每一步都走得扎扎实实。”王宇说,“以前读过《史记》,仅是疏通文意。现在再去读,理解的深度、广度,对文中各个部分联系的把握,明显感觉游刃有余了很多。”

  “博雅学院学生经过一年学习后达到的程度,不是其他专业学生能比的。”一位在此讲授《早期中国文明》的哥伦比亚大学东亚学系教授毫不吝啬地称赞,“这门课在我们学校是三四年级或研究生的课,没想到这里一年级的学生就能学得这样好,他们做出来的Paper(论文)很不错!”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大学

  “我们希望能够在本科的时间尽量地离急功近利和浮躁远一点”

  尽管以培养“学富五车的大思想家、大学问家”为目标,但甘阳认为博雅教育是希望从中探索出本科教育改革的新方向、新路子。“国外高校,每学年所学的课程门类很少但每门课的分量都很重。学生经过四年严格的学术训练,无论听说读写的水平,还是思想感悟、综合素质都有很大提高。而我们国内的高校,课程动辄十几门二十门,都是单向灌输的大课。学生爱听就听,不爱听就逃课。四年下来,没学到什么东西。”甘阳说,博雅学院课程少,注重基础,强调阅读、写作,就是想让学生在四年严格的学术训练中获得实实在在、扎扎实实的进步。

  大学本科教育的目标到底是什么?大学生该怎样完成四年的学业。在旅美学者、美国萨福克大学助理教授薛涌看来:大学是为学生打造未来的人生框架,而不仅仅是职业框架。本科教育“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优越的环境扩展视野、认识世界、认识自己、发展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良好的价值观念。而研究生阶段才是专业教育的场所。”

  与此对照薛涌认为中国的本科教育长期以来发生了偏差,“培养的不是人,而是专业工具;学生往往把大学当技校来上。”

  正如中山大学博雅学院的招生简章所说,“强调精英教育,但这不意味任何特权,而仅仅意味更多的阅读,更多的思考,更多的付出,且将来承担更大的责任。”一些2009级学生总结一年所学的心得时也说,“如果仅仅以瞄准就业来读书,我是不推荐你进博雅学院的。因为这里的同学基本上没有人在考虑怎么就业……我们希望能够在本科的时间尽量地离急功近利和浮躁远一点……希望能有一个地方给学生静下来,好好读点书。”

  对于没有专业博雅生怎么就业的问题,中大副校长许家瑞也表示,社会发展中工具类理性的东西太多。“就业不是考量大学教育的唯一标准。有学问的人都找不到工作的话,这个社会又是什么样的社会呢?”

【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分享到:
[发布者:dongdong]
  相关阅读:  ·男子车上伸“咸猪手”被拘 女子作证竟被母亲骂哭  ·80后闪婚闪离日渐增多 父母插手干涉成诱因(图)  ·李阳承认家暴 道歉之余不忘教英语 网友望其好好反省  ·云南民大后勤人员找女学生陪酒 相关人员被解职  ·姐弟双双考上大学 因家境贫寒互让上大学机会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5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密码: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