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评价网 > 科教新闻 > 热点关注 > 正文
西藏和平解放六十周年 创造教育事业发展奇迹(2)
作者:中国教育报 来源:中国教育报 发布时间:2011-07-19 16:51

60年来,自治区党委、政府致力于“让所有孩子都上得起学,都能上好学。”在中央的支持下,西藏从1985年起在农牧区中小学校实施“三包”,即包吃、包住、包学习费用政策,该政策专项经费由国家予以保障。20多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中央先后9次提高“三包”标准并不断扩大享受范围,将资助范围从义务教育扩大到高中阶段教育。仅2010年“三包”政策资金支出就达5亿多元,27万名学生享受了这一特殊政策。

60年来,自治区逐步建立和完善了覆盖各级各类教育的学生资助体系,仅2010年全区用于“三包”和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达42万多人次,累计投入资金超过6.5亿元。预计2011年“三包”和资助经费支出将达到10亿元以上,受惠学生达50余万人。“三包”政策和资助政策充分保障了西藏各族人民受教育的权利。“感恩我的祖国,‘三包’政策的引领,让我们藏族儿女,在窗明几净的教室里,实现了祖辈们永远不敢想的梦……”写在乃东县结巴乡完小德育长廊的这句话,充分表达了西藏各族儿女对党的特殊关怀的感激之情。

加强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办学条件,让孩子们在优美的环境中学习。60年来,自治区通过财政投入、教育援藏、社会援助等途径,不断加大经费投入,强化教学楼、学生宿舍、餐饮设施、运动场馆、语音室、微机室、多媒体教学设备、图书馆(室)、实验室、医务室等基础设施建设,为全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了较好的物质保障。仅“十一五”期间,国家就对西藏各级各类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先后投入资金40亿元,先后实施了“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农村中小学校舍危房改造工程”等多项重大建设项目,使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如今,在西藏广大农牧区,人们看到最好的建筑是校舍,最美的地方是学校,学校已经成为西藏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农牧区寄宿制学校建设已经成为西藏新农村建设的一大亮点。在乃东县结巴乡完全小学,人们看到的是一所全新的学校,教学楼、网络教室、学生餐厅、足球场、学生宿舍、教师宿舍、太阳能浴室等一应俱全,碧草茵茵,绿树葱葱。孩子们在窗明几净的校舍里,运用现代化教育教学设备,愉快地学习。

在今天的西藏,不但人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而且党和政府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建立了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较为完备的学生资助体系,使各族人民科学文化素质迅速提高。60年来,自治区培养了近20万名大中专毕业生,他们已成为不同时期建设社会主义新西藏的骨干和中坚力量。

西藏大学原党委委员、校纪委书记仓姆娜说:“和平解放前,我们家族没有一人读书,现在有大中专文化水平并参加工作的15人,正在上学的有8个子女。我这个曾经的农奴子女,在西藏民族学院学习了7年,毕业后留校工作,如今成了校级领导。这在旧社会是做梦都不敢想的事情。”(记者 韩晓悟)

党中央关心西藏教育发展大事记

西藏和平解放初期,在党中央的关心下,在西藏创建了一批现代教育学校,人民教育事业开始起步。

1959年,西藏开始进行民主改革。党在发展西藏基础教育的同时,大力兴办以培养民族干部和技术人才为主的干部教育、成人教育,开展扫盲教育,其间,西藏第一所中等专业学校——拉萨师范学校,第一所高等学校——西藏民族学院相继建立。

1965年西藏自治区成立,西藏的现代教育事业得到蓬勃发展,一个从学前教育、小学教育、中学教育到中等专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社会主义民族教育体系雏形初步形成。

改革开放后,西藏教育事业得到快速健康发展,中央先后5次召开西藏工作座谈会,每次会议都对发展西藏教育事业作出重大决策。

1984年,中央作出“在内地为西藏办学培养人才”的战略决策,在内地16个省市开办了内地西藏班(校),到2010年,全国有20个省市28所学校开办了内地西藏班,有58所内地重点高中、120余所高等学校招收西藏学生。

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的教育援藏,改革开放后进入崭新的阶段,国家先后3次召开全国教育援藏工作会议,确定全国18个省市、17家中央企业、23所高等院校和教育部11个直属单位对口支援西藏教育工作。

 

【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分享到:
[发布者:yezi]
  相关阅读:  ·邵阳副县长因沉船事故免职 家属公布遇难11人名单  ·舟曲学生受基金会承诺捐助4年 款项1年即停  ·幼师工资不如保姆难留人 公办民办月收入差四千  ·卫生部发布儿童跌倒干预指南 要求学校每月检查  ·媒体关注乡村代课教师 没有名分前途暗淡(组图)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5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密码: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