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赴美留学人数最多 “洋学历”被视为含金量更高 高中阶段出国留学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出现了,近年来增加很快。据专家介绍,上海市2010年上半年申请到美国留学的中学生就增长了45%。美国国际教育协会发布的《2010门户开放》报告指出,2009年至2010年度学年,中国首次成为美国的最大留学生来源国,有约127628名中国学生在美国就读,比上一学年度增长了近30%。在美国的学校中,中国籍学生数量已经占据所有外籍学生的19%,高居榜首。位列二、三位的印度和韩国分别占15%和10%。 多年来,中国到美国的留学生以读研究生为主,但近年来赴美就读本科的中国学生越来越多。据美国国际教育协会的数据,2008—2009学年,在美国的中国大陆留学生人数为98510人,比上一学年增长了21%。中国有2.6万学生到美国接受大学本科教育,5.7万人在美读研究生。而5年前,中国只有8000学生赴美攻读学士学位,5万多人读研究生。赴美读本科学位的中国学生增长了2倍多。2009年,普度大学中国本科生比例增加了45%,从990人增加到1400多人。中国学生不只是在美国知名大学就读,还包括一些区域性高校,州一级高校,以及招收海外学生的社区学院。 一位家长说:“之前没有让孩子出国的念头,前年邻居家的一个孩子出国了,这孩子小时候学习成绩不好。自从去了国外,做饭、洗衣服、做家务都会了。学生成绩也不错,还在学校社团担任职务。我觉得我的孩子学习成绩很好,如果到了国外肯定也很出色。” 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主任王辉耀(微博)博士多年来一直从事国际人才研究,出版了《人才战争》、《中国留学人才发展报告》等著作。对于高中阶段出国留学增加较快这一现象,王辉耀博士在《中国的人才外流和人才国际化战略》一文中分析道,海外高校的学历被视为含金量更高,越来越多的父母倾其积蓄,供其独生子女上海外名校,不仅是期冀子女在日后激烈的职场竞争中获得优势,还有一个现实的考虑,即逃避日益严酷的应试教育和高考竞争。中国留学生就读的专业领域也在拓宽,过去他们往往集中于自然科学领域,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希望孩子精通英文,具有良好的素质和教养,文科领域的留学生在慢慢增加。 人才外流? 促进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 “一个现象的产生必然具有两面性。我认为高中办国际班是好事,应该肯定,这是实现教育面向世界,促进‘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的一个具体步骤。”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袁桂林认为,国际班的教育往往有外籍教师执教,也有外国的教材读物的引进,这是学校对学生开展国际理解教育、多元文化教育不可多得的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在信息化、国际化、“地球村”等背景下,本土文化和外域文化的碰撞、冲突、交流与融合是必然现象。况且在中国的领土上开展国际教育,大环境还是中国文化,校园小环境充斥着一些外国元素,反而会增加一些新奇和活力。 “出国班”的纷纷亮相,也让不少人认为会造成教育两极分化和社会不公。有专家认为对这样的说法应具体分析,教育不公平早已有之,不是高中办国际班才有的。在我国,教育不公平问题表现在城乡教育资源配置不公平,高等院校招生名额分配不公平等,这些问题的背后原因是长期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等导致的,而不是国际化带来的。 对于目前国际班事实上是有钱人家的孩子才能负担得起的问题,有专家建议,地方政府要态度明朗,在肯定高中国际班积极功能的前提下监督不合理的高收费现象。 在北京二中国际部招生咨询现场,一名家长说:“国外的教育质量比较高,条件好,国内一直在扩招,但部分院校的质量却逐渐下降。据说清华一些优秀的本科生都出国了,而不是继续享受本硕连读。”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综观世界各国之间以经济、科技和国防实力为主要内容的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对人才的竞争。在这样的竞争格局中,人才外流是发展中国家存在的普遍现象。王辉耀认为,我们迫切需要本土人才国际化、走出去;将海外人才引进来、让自身需要的海外人才扎根我国。 新东方创始人之一徐小平认为,公立高中办“国际高中班”有一个副作用:加速教育的两极分化、社会不公。解决办法应该是:停止批准新增国际班,现有国际班毕业即止。但鼓励社会力量办独立的留学预备高中,在体制上和现有高中不挂钩,在校园上和现有高中完全独立,形成一个完整的国际高中留学预科体系。这样做,虽然还是无法解决教育两极分化,但至少解决了一校两制的副作用,对中国教育更加有利。 高中国际班,能成为教育改革的“鲶鱼”吗?
|
[发布者:yezi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