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4月24日,本市公务员招考笔试落下帷幕,而有关“公考”的话题却远未结束。今年,虽然对考生的工作经验、学历、英语(论坛)等级水平等限制性门槛有所提高,但报考比例仍达到30∶1,通过审核的报名人数突破了4.1万,报名超百人的岗位达到18个。无论从报名热度还是考试难度,“公考”均已超过高考(微博)、考研(论坛) 等其他大型考试。 A 榜样的力量 1993年8月,国务院正式签发《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将公开、平等、竞争、择优作为政府行政机关人事录用的基本原则写入条例。从此,很多大学生在毕业时又多了一种选择的可能——到机关去。只要你是国家统招范围内的大专以上毕业生,不论家庭出身和社会资源,都有机会通过考试去竞争公务员的职位。 范志勇就是公务员制度的首批受益人之一,现在的他已经成为基层法院一名正科级的法官。十几年前,对于这位来自农村的小伙子来说,拥有一份稳定、体面的工作,就像一个美好的幻影一样可望而不可及。“我从小就知道,自己的路只能自己走,家里帮不上任何忙。所以在大学里,我学习很刻苦,年年拿奖学金,还成了系学生会干部。”范志勇告诉记者,他很庆幸参加了公务员考试,让他这样一个农村的孩子有了平等参与、公平竞争的机会。 那时,范志勇成了全村孩子的榜样。在乡亲们的眼中,进了“机关”的人,工作稳定,生活有了保障,他们认为,只要不犯法、不犯错,就如同捧上了“金饭碗”。当上了公务员,就有机会走上仕途。 陈晓珍是低范志勇几级的师妹,同样是在政法大学学习了四年的她,1998年毕业时,却没有选择报考公务员。“我毕业时,正值外资企业发展迅速,由于其灵活的机制和优厚的待遇,大家都争抢着去外企。”陈晓珍在当年成为一家跨国公司的法务工作者。 然而几年之后,形势再次出现了变化,特别是金融危机的来临,企业面临的风险加大,立志当“范志勇”的大学生增多,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将自己的人生寄望于挤进“公家的单位”。南开大学学生在经济学家周立群的指导下做了一项调查,他们对本市的14所院校的1416名2011届本科毕业生做了有关求职意向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进编制”成为本届毕业生首选的职业规划,民营企业的吸引力显著下降。在一道多选题中,考虑报考公务员的学生比例超过了20%,在所有就业意愿中位列第三。在一些文科院校,毕业班全体出动集体参加公考的现象也屡见不鲜。 B “考碗族” 竞争激烈 公考的竞争,用“白热化”来形容一点儿不为过。 2010年的公考中,平均63个考生竞争一个职位,最热门的职位招考比例竟然达到675:1。2011年在报名超过百人的职位中,武清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的“科员二”一职,只招录一人,但报名并通过资格审查的人数达到380多人,成为竞争最激烈的岗位。市委办公厅“文字综合”、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电力运行管理”、市教委“科员一”、市地方税务局“财税管理科员”、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区县分局“科员”、市监狱局“监狱人民警察”等18个职位报考人数均超过百人。 张琳琳最大的职业理想就是成为一名公务员,因此,从大三开始就尝试着报名考试了,一年多时间,张琳琳天天忙于复习,紧张程度不亚于当年的高考。她先后参加了2010年天津市公务员考试、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2011年天津市选调生选拔以及2011年天津市公务员考试。她身边有很多同学,由于目前工作还没着落,也将最后的去向“押”在公考上,背水一战。 家住红桥区的赵爽已毕业两年多了,目前在本市一家大型企业工作。这次公考有近四成职位要求有两年以上工作经验,这给赵爽这样的上班族带来了机会。“我这份工作当初也是来之不易,但是在企业总归不如公务员稳定,你看前几年金融危机,有多少企业倒闭啊。”赵爽的想法很有代表性,南开大学的调查表明,在天津14所高校的受访者中,58.66%的受访者把“工作稳定程度”作为就业时首先考虑的因素,甚至超过了“薪酬”。国际金融危机外企和民企大量裁员,给求职者造成了“不稳定”的印象。 已考上南开大学研究生的朱茜给了公务员考试一个特别形象的称呼——“考碗族”,考上了公务员,就意味着有了一个有保障的饭碗,因此,在接到研究生的录取通知书后,她又马不停蹄地参加了公考。“由于把精力都投入到了考研上,公考准备并不充分,可以说是‘裸考’了,这次也就是熟悉一下公务员考试的流程,为以后研究生毕业找工作增加一条出路吧。” C “公考” 催生产业链 考场上热浪滚滚,考场下也有一条战线竞争同样激烈。那就是“公考热”催生出的考试经济,据了解,辅导材料、考前培训班、笔试培训班、住宿等已形成一条产业链。 “还不知道能不能考上,光上培训班、买辅导书就已经花出去3000多元了。”刚参加完公考的陈琪一见到记者,就向记者“晒”起了她的账单。陈琪告诉记者,早在去年10月份,各种各样的辅导班就开始了广告大战,年后相继报名开课,因辅导团队授课方式和知名度不同,价格也不一样,突破班、保过班、私教班、真题解析班,五花八门,从近千元开始,最贵的居然超过1万元。 “你看,刚参加完笔试,面试辅导班的‘小广告’就塞得到处都是。”陈琪拿出一沓宣传单递给记者。按照上面的联系方式,记者找到一家培训机构。 据该机构负责人介绍,公考每年都有市考、国考,再加上招警考试、事业单位招考,他们就没闲的时候,每次考试都会招到几百人,笔试培训费平均一人2000元左右,收费最高的就是面试培训,即使上万元,也有不少考生不惜血本。 辅导班是公考中最大的一笔开支。然而,辅导用书也有着非常广阔的市场空间。据长江道一位长期经营考试用书的书商介绍,从去年11月开始,他的书店光是公考材料就卖出去2000多套,一套就是100多元,由于这类书籍在一定程度上属于刚性需求,因此,比文学类的更加好卖。 D 专家解读 针对目前公务员考试热这一社会现象,记者采访了天津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张宝义,对于记者所关注的问题,张宝义一一做了解答。 1.您如何看待目前的“公考热”? 张宝义:目前,公务员是被大家公认的“铁饭碗”。千军万马挤公考的现象,我们要客观看待,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年轻人的择业观,同时也暴露出目前我国人才流动渠道的匮乏。实际上,很多人去考公务员也是无奈之举,一方面由于当前就业压力较大,特别是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社会问题较为突出;另一方面,企业岗位的稳定性差,待遇和福利的保障性较差,再加上个人创业成功率低等方面的原因,也让很多毕业生在职业选择上更加现实。进入到公务员的队伍,是为了满足人们对于稳定性、安全感的心理需求。 2.有人认为,“公考热”的原因之一是年轻人对权力的崇拜,是“官本位”思想在作怪。您是如何看待这一观点的? 张宝义:有关调查显示,报考公务员首当其冲的原因是公务员岗位本身的优势,主要包括公务员工作稳定、福利待遇好。也有不少人报考公务员只是为了多一个选择,抱着踫运气的也大有人在,相信受“官本位”思想影响的人是极少数。其实进入了公务员队伍也只是一个开始,从考取公务员到成为一名真正的官员要有很长的路要走,升迁的过程离不开个人的不懈努力和历史机遇。十几年前公务员体制内曾经出现过“下海潮”,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官本位”思想对于人们选择是否走公务员道路的影响并不大。 3.“公考热”背后有没有社会分配方面存在的问题? 张宝义:近年来,随着“公考热”的升温,再次引发了人们对于公务员“职业红利”的讨论。其实,近几年随着行政机构改革,随着国家“阳光工资”等各项政策的实施,公务员的福利待遇更加公开透明了,可以说,遏制公务员“职业红利”政策的作用很大。不过,我们也要看到,在医保、公积金等保障方面,公务员可能会比一般企业和事业单位等要好一些。这需要我国今后在收入分配改革、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方面做出更大的努力,让所有劳动者都能过上稳定、富足、体面的生活。另外,要加大对滥用职权、腐败的监督和惩治力度,逐渐改变人们对职业身份的看法。 4.有人说,公务员热使得年轻人一味求稳,丧失创新意识。还有人认为,政府与“创富领域”争抢知识精英,可能会影响中国的发展。您怎么看这个问题? 张宝义:说到创新,大多数人肯定想到是集中在科技领域、生产一线。但是政府管理也需要创新,众多优秀的学士、硕士、乃至博士进入公务员体制,确实有利于提高政府的执政能力和管理水平。谈到为什么一些高端人才一味求稳,争考公务员,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逆向思维,正是因为在企业科技创新领域中的风险较大,缺乏相应的风险保护机制,所以才使得一些人放弃科研创新,事实上,对于搞发明创造科技创新的人一定要提供良好的抵御风险的环境,一定要让他们成为人们所敬仰的人、社会的富翁。
|
[发布者:yezi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