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1929年,清华大学外语系招生时爆出一条新闻:一位数学只考了15分的考生被破格录取了,这个人就是钱钟书。如今,清华希望招到下一个钱钟书。 清华大学近日宣布2011年自主招生将打出“A计划”和“B计划”的组合拳。其中,以偏才、怪才为选拔目标的“A计划”格外吸引公众视线。清华上海招生组负责人薛平昨天接受晨报独家专访时表示,“A计划”推行的初衷就是招到钱钟书式的学生。他还透露,原则上“A计划”候选人全国各中学校长都可推荐,目前还未收到本市中学校长的推荐意向。 将针对考生特长设专门测试 清华大学公布的2011年自主招生“A计划”显示,考生如果在材料审核、初试或者复试中任何一个环节有特别突出的表现,都可能成为“A计划”的候选人。清华招办表示,A计划的选拔目标是:在某些方面具有特殊才能和发展潜力,并且综合表现特别优秀的学生。 据了解,作为“A计划”的候选人,学生除了接受初试和复试,还将接受额外增加的专门测试,测试的内容将考虑考生的特长,要求将高于一般的自主选拔考生。评审专家组将综合初试、复试和专门测试的结果给出评定意见后,提交学校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做最后决策。 清华上海招生组负责人薛平昨天接受晨报独家专访时表示,所谓“某些方面具有特殊才能和发展潜力”的学生,其实就是通常所说的偏才、怪才,“可以在人文、艺术等某方面有突出特长,也可以是有一些异于常人的特殊经历,只要在为学、为人上有特殊表现,都可以成为候选人”。 “B计划”则要求,申请人必须长期在欠发达地区学习、生活,应当是在同等条件下综合素质和学业发展最优秀的学生。 破格:甚至降到一本线以下 “清华大学曾录取过钱钟书、吴晗,现在我们同样期待这样有特殊潜质的学生”,薛平说,近年来,清华的破格录取也有好的先例,少女作家蒋方舟,就曾被清华加60分录取。“我们就是要为在为人、为学上有特殊优秀表现的人才,开辟一个进名校深造的途径”。 薛平说,“A计划”的候选人通过中学校长推荐,该计划原则上覆盖全国所有高中。“只要校长觉得有特殊潜质、才能的学生,都可以推荐,成绩上没有特别的要求,只要进校后跟得上清华的学习进度就行”。为了确保公正,清华还将对各个学校推荐的“A计划”候选人进行专门测试,“测试越多、越严格,加分也可能越多,将享受高考加20分、30分甚至60分的优惠”。而此前清华招办负责人接受采访时也表示,如果遇上特别优异的考生,不排除降到一本线录取甚至突破一本线破格录取的情况。 薛平透露,该计划推出后,清华招办已和一部分中学校长取得联络,目前尚未收到本市中学校长的推荐意向。 [记者手记] 世有伯乐,而后有千里马 公众和媒体呼吁了多年的“自主招生要招偏才、怪才”,总算得到了回应。清华说要招“下一个钱钟书”,无论如何都是一个积极的声音,值得鼓掌。因为世有伯乐,而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 我们先看看几则关于清华、北大等知名学府破格录取偏才的故事: 1912年,闻一多报考清华留美预备学校,考试科目是国文和英文。虽然他英文考了零分,但因国文考试中一篇《多闻阙疑》打动了老师,于是他破格成为备取第一名。 18年后,臧克家报考当时的国立青岛大学,数学也是零分。可他的文采却得到了时任青岛大学文学院院长闻一多的赏识,破格录取。 1917年,罗家伦投考北大,其作文试卷被胡适亳不犹豫打了满分,可其数学成绩竟是零分,其它各科分数也平平。最后蔡元培校长力排众议,破格录取了他。 12年后,已是清华大学校长的罗家伦又破格录取了“国文特优、英文满分、数学15分”的钱钟书。 此外,国学大师季羡林从小便文理偏科严重。报考清华时,数学只考了4分。尽管如此,还是被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录取。而吴晗更是先后投考北大、清华,数学成绩都是零分,却最终被清华录取。 举了如此多的例子,是想说明,要想选拔偏才、怪才,选拔者自己首先得有不拘一格的胸襟。这些“零分大师”,放在现在的高考中估计难上一本线,恐怕二本都难保。如今的大学,又能为“才”破多大的“格”?大家一直拭目以待。 在记者以往的采访中,不只一位教育界人士直言:如今中学里的偏才、怪才已十分稀少,甚至到了“可遇不可求”的程度。而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乃是整个社会对人才的评价标准以及选拔制度的不合理。从小学到大学,学生经历并非仅一场高考,经过了十余年应试教育的“磨炼”,学生有限的精力大多扑在了应付考试、竞赛以及各种繁重的课业上,自身的兴趣、爱好、特长根本无从发挥。 清华的这次改革虽然只是一种尝试,但却传递出一个积极的信号。希望今后能有更多的高校,为偏才、怪才亮起绿灯,将这扇门开得更大一些。 |
[发布者:dongdong]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