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当局教育主管部门宣布“大陆地区人民来台就读专科以上学校办法”后,台湾高校招收“陆生”工作正式进入实施阶段。对于相关办法中的限制性规定,台湾高教界存有一些担忧,认为恐怕影响“陆生”来台意愿和生源质量。
按部就班展开招生工作
台湾大学主任秘书廖咸浩教授5日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相关办法出台使台湾高校招收大陆学生有了具体的办理依据。台湾大学招收大陆学生的一般准备工作,包括住宿安排、学生照护以及主管单位等已基本完成。接下来,将由有意招收“陆生”的系、所提出具体招生专业和数额。
铭传大学大陆事务办公室刘国伟处长告诉记者,本月14日将向主管部门提出招收“陆生”的计划书,核定获准后与相关学校组成“联合招生委员会”,按照预定时程安排招生工作。
他表示,铭传大学会以全校每年招生总额2%的量提出招生数额申请。刘国伟没有透露具体的招生专业规划,但告诉记者铭传大学现有大陆交换生10多位,主要专业包括传媒、设计、资讯、商管等。
关于招生工作的时程,廖咸浩表示,原本希望能在大陆的研究生统考前开始相关工作,现在感觉“有点晚”,担心今秋招收首批“陆生”可能来不及争取到最好的学生。
谈到未来,刘国伟说,迈出第一步很重要,走得稳之后会越来越顺。就像最早的开放探亲和这两年开放大陆游客来台,两岸交流“摸着石头过河”,不断扩大,相信招收“陆生”也会越来越开放。
廖咸浩则表示,从长期来看,两岸关系持续改善,台湾大学对招收“陆生”持审慎乐观的态度。
此外,台湾私立大学校院协进会理事长、东海大学校长程海东还提出,目前只开放2000个“陆生”来台名额,未来应在学校承接“陆生”容量基础上,尽可能扩大开放名额。
台高校欲募款自设“陆生”奖助学金
台教育主管部门公布的相关办法中有一些限制性的规定,主要包括:招生数额设有上限;不编列预算作为“陆生”奖助学金;“陆生”在台就学期间不得从事专、兼职工作;“陆生”不能参加台湾的公共性“健康保险”福利体系等。
廖咸浩对记者说,相关办法“偏严了”,可能对招收好的“陆生”会有影响,“我们对此很关切”。他表示,台湾大学对招收“陆生”的态度是“渐进的”,规划上先从招收研究生开始,因此按规定公立大学暂时不招收本科生,台大认为这“没有问题”。
“我们主要关心的是能不能招到好的学生,”他说,关于“限制”,主要是相关配套,比如奖助学金的问题,因为世界各地的高校为吸引境外学生大都设有奖助学金,这个问题会有一定的影响。
廖咸浩告诉记者,关于募款设立“陆生”奖助学金,台湾大学从学校层面没有统一安排,将由各招生系、所自行决定是否筹款、如何筹款以及具体的设立办法。
对相关问题,交通大学教务长林进灯对媒体表示,该校已针对“陆生”来台向校友会报告,并获得校友会支持,若要自筹奖助学金款项可动员校友会力量。
辅仁大学校长黎建球则表示,辅大在大陆有3000名校友,并设有基金会,因此募款将由校友基金会全面负责。届时,“陆生”可直接向基金会申请奖助学金。其他校友若有意捐款资助,校方也会代为处理。
文化大学校长吴万益透露,学校计划同大陆台商合作,请台商提供“陆生”奖助学金,学校培养的“陆生”毕业后可到台商企业实习或就业。
台湾私立技专院校协进会理事长、岭东科技大学校长陈振贵表示,在不影响本地生前提下,一定要提供诱因和奖励才能吸引“陆生”来台。因此,站在“奖优”立场,各技专校院也都正研议“陆生”奖助学金方案,不排除与台商合作,提供相关资助。
医保“空白”有待解决 不可兼任研究助理存质疑
对于“陆生”不能参加台湾“健保”体系,有台湾高校负责人表示,“把人找来念书,不能丢着不管”,教育主管部门应主动邀集民间保险公司,为“陆生”设计学生保险。
台湾世新大学校长赖鼎铭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其他境外学生来台4个月就能加入“健保”,唯独“陆生”被排除在外,有违公平原则。一位黄姓台湾大学生也表示,没有“健保”,“陆生”如发生意外就要负担高额的医疗费用,对他们来说不太公平。
台教育主管部门负责人吴清基5日就此表示,由于“陆生”父母没有在台湾纳税,“陆生”不能享有“健保”,但可买商业保险和学生团体平安保险。若“陆生”在台湾发生任何身体伤害,将会尽到照顾责任。
关于“陆生”在台就读期间不得从事专、兼职工作,台教育主管部门有关人士具体解释说,“陆生”来台不能打工,就是不能从事劳务工作,包括不能担任研究助理。
对此,赖鼎铭认为,如果学校招收到优秀“陆生”,自然希望他们更多地参与研究,不能担任研究助理“不只陆生学习上有损失,也是教师的损失”。
此外,根据办法规定,来台就读的“陆生”须提供财力证明。据台教育主管部门有关人士介绍,初步规划的金额数是10万元人民币,但定案要等到具体的招生简章“出炉”。台教育主管部门负责人吴清基5日就此表示,提供财力证明是通行做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