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评价网 > 科教新闻 > 科教政策 > 正文
张家港推动教育均衡发展:优质教育惠及每个孩子
作者:刘华蓉 张滢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发布时间:2010-11-18 08:48

 让优质教育惠及每一个孩子

  ——张家港市推动教育高水平均衡发展纪实

 

  学生在欢快地跳竹竿舞。(资料图片) 

  走在张家港街头,能感受到安宁、祥和:高楼林立,但绿树成阴,鲜花盛开,看着赏心悦目;街上车来人往,但地面干干净净,踩着心情舒畅。和张家港人一交流,记者又对这种宁静下涌动着的激情印象深刻。不止一个张家港人说:“我们要敢于争先,做到最好。”

  乘改革东风而上,总面积只有999平方公里,户籍人口只有89万的张家港,如今年均国内生产总值1000多亿元,相当于100多个中部县市的经济总量。同张家港一样,在改革开放后经济迅速腾飞起来的地方不少,但能同时成为全国精神文明先进市,得到联合国人居奖、中国人居环境奖、全国基础教育先进市等体现软环境水平奖项的地方并不多。

  “张家港不仅要做全国百强县市,也要做文明之市、教育之市。”张家港市委书记徐美建告诉记者,“协调、优质、公平、普惠”,已成为张家港对教育均衡发展的新追求。他们把这个追求具体表述为:教育好每个孩子,发展好每个教师,办好每所学校。

  “教育优质均衡是经济发展后的必然选择”

  经济强市的新追求

  张家港市南丰镇有个永联钢厂,这是张家港人的骄傲。正是在钢厂的带动下,永联村成为富裕起来的新农村,人均收入、村容建设,都堪称全国样板。在这里,记者看到了设施比城市学校更好的幼儿园、小学。村小门前有条公路,路上车来车往。为了保证上学孩子的安全,永联村居然投资兴建了一条带自动扶梯的地下通道,供学生使用。

  在永联村幼儿园,园长樊美琴告诉记者,幼儿园假期也对孩子们开放。“孩子的家长大多是外地务工者,又大多在永联钢厂上班,白天家里没人照管,我们就为他们专门开班。”

  老师要加班,幼儿园要额外开支……但收费却低得令人不敢相信,樊园长介绍:“包括伙食,每天收费4元5角钱。”

  4元5角?如果要算算经济账,这样做岂不是会“亏本”?但张家港人不这样想。“经济发展了,就要让人民分享。教育普惠,就是关注最重要的教育民生,这是我们在经济发展之后必然要作出的选择。”张家港市教育局局长王松石告诉记者。

  经济发展跃居全国百强县前三名的张家港,立志要让教育和经济发展“并肩而行”。1991年,这里率先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1997年,率先普及高中阶段教育;2002年,率先实现高等教育普及化;2007年,率先高标准通过首批“江苏省教育现代化先进县(市、区)”验收。在这种情况下,让优质教育惠及每一个学生,成为张家港提出的教育新目标和要求。

  因为强调普惠,张家港发展教育不用简单的经济账去衡量。记者了解到,像永联幼儿园办低价暑期班这种为老百姓着想的做法,在张家港教育发展中并不算什么新鲜事。在张家港,全市范围内凡家校距离在3公里以上的学生(包括所有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上学均由公交专线车接送。除市政府和市公交公司投入2500万元一次性购买专用车辆外,市财政每年补贴运营成本650万元。

  因为强调普惠,张家港的孩子没有失学之忧。今年3月,全国人大对张家港教育总体情况展开调研,结果显示:全市小学入学率、巩固率、升学率,初中入学率和巩固率均达到100%。没有失学之忧的背后是有力的支撑体系:据市教育局提供的一份统计数据显示,仅2009年一年,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就免收学杂费近1000万元,免费提供教科书450万元,寄宿生补助生活费及高中生减免学费、补助生活费2814人次、220万元。普通高中贫困学生每人每年发放1000元的政府助学金,职业高中学生共领取国家助学金近1400万元。

  因为强调普惠,张家港的孩子们有了越来越多的优质学校:全市100%的幼儿园建成苏州市级以上优质幼儿园,100%的义务教育学校建成苏州市教育现代化学校,100%的公办高中建成省三星级以上高中,100%的职业中学建成国家级重点职业中学。

  记者多次到张家港采访,对张家港教育发展水平印象深刻:这里学校的硬件和设施都很好,教师流动有序,城乡学校差别不大。作为一个县级市,张家港的教育规模并不大,但各类教育体系完备,无论哪个年龄段的居民只要想学习,就有机会;进了学校,就能享受到良好的设施设备和优秀的师资。 

 

  经过30多年的发展,张家港人实实在在地打造出了一片“教育高地”,并正在实现让每个张家港人共享优质教育。 

 “优质学校校长教师到薄弱学校去”

  “有向轮岗”让择校魅力不再

  张家港市乐余镇乐余小学是一所农村小学。教学楼质朴、典雅,室内外篮球场、移动多媒体设备、自然实验室、艺术教室等一应俱全,而且设置颇具人性化。这所农村学校的硬件设施和城里的学校没什么两样。

  记者还到过张家港的打工子弟学校,教学楼、设施、环境,也都不错。

  硬件均衡之后,最影响教育质量和学生培养质量的是软件,尤其是师资和管理。在被称为教育高水平均衡的张家港,城乡师资的差距有多大?

  乐余小学校长祁仁东的经历引起了记者的注意:

  2007年2月,当时祁仁东正在城区一所优质公办小学担任校长,突然接到教育局任命,调他到民办打工子弟学校——旭东学校当校长。和他一同到来的还有从全市优质公办学校抽调出来的5位优秀骨干教师,他们被调到这里工作,但是工资待遇由市财政支付。对他们的职责,教育局要求很明确:与民办学校的创办者和聘用教师一起,把教育教学质量抓上去。

  由此,祁仁东成了张家港民办打工子弟学校第一个公办编制的校长,和来自各省市的农村孩子以及从各地招聘来的教师朝夕相处,这和他原来的岗位有了天壤之别。

  从公办学校到民办的打工子弟学校,在一般人眼里,祁仁东无异于被“流放”了。他自己也坦言:“刚开始心里确实有点不大理解。”

  可是,渐渐地,祁仁东“嚼”出了滋味。当年调到旭东学校时,局里给祁仁东吃了“定心丸”——有需要一定支持。来旭东的第二个学期,祁仁东就向局里打报告申请从公办优质校派一个主管教学的副校长来,局里很快就批准了。每学期,局里会定期组织队伍开展听课等帮扶活动,还把许多现场会、教研活动直接放在旭东学校。

  教育局给的“定心丸”让到民办学校任教的校长和几位公办教师心定下了,干劲大了。在旭东学校,祁仁东锐意改革,加强教育教学管理规范,第二年就把聘任教师的辞职率由45%降到了30%,第三年更是控制在了15%以内。

  2009年8月,祁仁东又受命来到3校合并后异地重新组建的农村学校乐余小学。

  祁仁东的经历在张家港已经不算稀奇,为何?教育局副局长钱洁雅一番话解答了记者的疑问:由于实现了“有向轮岗”制度,好校长都动起来了,择校已失去了意义。

  何谓“有向轮岗”?钱洁雅介绍说,就是在同一学校任职5年以上的中小学校长、幼儿园园长必须进行异地轮岗交流,交流主要方向是能力强的名校校长到薄弱学校去。自2006年以来,张家港市先后从市区优质学校挑选近30名校级干部到相对薄弱的农村学校担任校长,并选调了11名公办学校副校长、中层干部到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校担任校长,负责日常管理。在办学规模并不大的县级市张家港,这个流动规模足以掀起阵阵潮头。

  自2008年起,张家港还推出“组团支教”,由优质学校的中层干部、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组成支教团队,赴薄弱学校工作。迄今为止,在农村薄弱学校支教的教师已经达到1382名。

  “有向轮岗”和“组团支教”让薄弱学校改造大大提速。为实现优质均衡,张家港还提出“六个一样”:村校等薄弱学校与市镇小学办学理念一样新、校园环境一样美、硬件设施一样全、公用经费一样多、教师素质一样好、办学水平一样高。这“六个一样”让优质学校越来越多,老百姓自然不愿意费劲去择校了。 

 

  “当农村教师很幸福”

  “两统一差”拉平城乡教师待遇差距

  沈亚娟,原是张家港市直属的省级示范园——万红幼儿园园长,2008年,她被教育局派到离家20多公里的偏远农村幼儿园——南沙幼儿园,这个落差非常巨大。但两年过去了,记者见到沈亚娟时,她却说:“现在,我已经不再那么想回城里了,甚至考虑要不要向局里打报告再留3年。”

  往民办打工子弟学校派优秀教师和校长、把优秀校长和教师派到农村学校去,在全国一些地方,也有类似的探索和做法,但怎么解决这些教师“留得住”、发挥作用的问题,是很多地区在推进教师流动中面临的挑战。探寻沈亚娟这样的名校长、名园长能够安心在乡下工作的原因,也许能找出张家港实现城乡教育高水平均衡的又一个奥秘。

  张家港有个“两统一差”,这简简单单的4个字对解决长期困扰张家港的师资流动问题功不可没:“两统”即全市教师人事工作统一管理、待遇统一标准。公办义务教育阶段所有教师工资、奖金标准统一,由市财政统一拨付。

  “一差”则是在评先、晋级、提职等方面实行差异化管理,实施政策向农村、支教教师倾斜。该市规定,在农村学校工作的骨干教师奖励和津贴标准是城区骨干教师的一倍。

  从2009年实施“两统一差”政策,建立了一套新的为拉平城乡教师收入差距而推出的教师人事、待遇管理新机制起,张家港就彻底实现了农村教师工资待遇高于市区教师,并创出了一个令人振奋的事实:农村学校骨干教师比城市学校还多。仅2009年新任命的454名市级骨干教师中,农村教师就占了58.6%。

  让那些到农村执教的原城区学校校长更没有想到的是:参与培训机会、科研机会、评奖、评优指标……到薄弱学校反而机会更多。评优评奖、提职、待遇、培训,这些机会全部和教师是否流动、流动是否有业绩、对薄弱学校是否作出贡献挂钩,而且大部分条件全是“硬杠杠”,达不到标准一票否决。

  一整套支撑教师城乡交流、强弱校互动的体制和机制,让那些流动起来的优秀校长和教师安心了。张家港市鹿苑中学校长李惠忠,也是一位从市区到农村学校工作的校长,他介绍说,学校基本没有教师申请调往市区工作,农村教师感到很幸福,这主要源于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一整套城乡学校教师均衡发展机制建立后,农村教师发展的空间大了,个人价值实现的平台大了。二是实施对农村学校的倾斜机制后,现在农村教师收入比市区教师要高。三是实施绩效工资后,教师的待遇在全社会更好了,很多人能买上私家车,教师到市区去非常方便。 

 “敢于争先,要做就做最好”

  求创新破难题推动“六个同步”

  如果把长江三角洲地区比作一个面粉口袋的话,张家港就是面粉口袋的底。1962年,这里由江苏省常熟、江阴两市各划出部分地区合并而成沙洲县时,曾被戏称为“边角料”,和周边的昆山、吴江、江阴等地比起来:这里交通没优势,经济没优势,文化教育更落后。但张家港人创造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契机,并形成了“张家港精神”:团结拼搏,负重奋进,自加压力,敢于争先。

  寻短板,破难题,曾经是张家港教育持续高水平发展的一大经验。在“农村学校基本现代化建设工程”实施过程中,主抓教育的市长对前来汇报工作的教育局同志毫不客气地说:“别急着说成绩,我要看现在全市条件最差的村小!”并决定把推进农村学校现代化改造的现场会放在这所学校。到会的同志一看这个村小的状况,马上明白了该朝哪方面努力。这个会一开,全市的农村学校现代化建设提速不小,很快就完成了预期目标。

  教育发展到一定水平之后,今天的张家港人更喜欢说的话是,敢于争先,要做就做最好。市委书记徐美建在前不久召开的市教育工作会议上要求:“教育工作者要有只做第一,不做第二的勇气。”教育局领导习惯说:追求卓越应该成为教育发展的一个基本原则;教师们看自己的教育教学效果,往往也是习惯在比学赶超中加以检验。

  张家港把教育均衡的新目标形象地描述为“六个同步”:城乡教育同步规划、城乡办学条件同步改善、城乡学校管理水平同步提升、城乡教师素质同步增强、城乡教育经费同步增长、城乡教育满意度同步提高。

  “六个同步”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不仅仅是投钱那么简单。仅以“推动城乡办学条件同步改善”这一个“同步”为例,张家港人就专门实施了“四大工程”作为保障:教育现代化建设工程、村校基本现代化建设工程、外来人员子女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教育信息化工程,硬是把乡村的学校建设得和城里学校一样。

  为了实现“六个同步”,张家港不止增加教育投入,同时注重抓规范、促发展:近8年来,这里完全杜绝了中小学校周六的补课行为;每天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每所小学都建有免费发展学生兴趣特长的“学校少年宫”,全市中小学生择校率严格限制在5%以内,向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开放所有类别的学校,拥有3所现代大学……

  找难题,创最优,成为张家港正在推进的大事。张家港户籍人口89万,流动人口62万多,这么多的外来人口,对容量相对有限的当地教育带来了巨大的考验和挑战。在想方设法实现公办学校全面开放、扩容公办教育资源的情况下,张家港吸纳70%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进入公办学校就读。这个比例从全国范围来看,不可谓不高。

  但张家港人却仍然抓着另外30%没有解决好这个“短板”和难啃的骨头不放,着力谋划怎么让那些进入民办外来务工子女学校就读的孩子“学得好”。全市实行“以奖代补”,财政出钱,推动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校积极实施标准化建设,实现办学条件与公办学校基本一致,规范办学与公办学校一致,同样是财政出钱,教育局支持,工资、奖金、福利全部由原公办学校发放,从公办学校选派优秀教师到民办外来人员子女学校支教。2010年该市共有支教教师280多名,其中100名在外来人员子女学校。同时,张家港还制定办学考核细则,对考核达到“优秀”的民办学校,由市镇两级财政按办学规模奖励10万元至20万元。

  破解了这个难题,不让全市一所学校落后,带来了全市民办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校办学水平的提升,也让张家港打造教育强市中的最后“软肋”逐渐消失。

  “什么叫教育强市?教育强市必须建立在教育好每个孩子,发展好每个教师,办好每所学校的基础上。”在张家港市教育局,王松石向记者展示了一系列文件,其中包括致力于推动教师发展的一系列制度和措施,“我们就是要通过一整套完善的促进城乡师资均衡配置、城乡教育优质均衡的导向机制、流动机制和激励机制,来推动区域教师优质均衡发展。我们要建设全国县市一流的基础教育,成为高水平教育现代化的先导区、城乡教育一体化的样板区、教育改革发展的创新区、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示范区。”

  在齐头并进中,鼓励创先争优,在创先争优中注重扶弱帮困,正是在这种精神的推动下,张家港教育保持了不断动态奔跑的姿势,保持快速发展的势头不衰,区域教育均衡从义务教育阶段,发展到学前教育、高中教育阶段,实现了整体教育发展的高水平和优质协调。

近年来,张家港以“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把推进教育的高位均衡发展和实施素质教育作为第一要务,始终保持一种敢于争先的锐气,自加压力的勇气和负重奋进的志气,教育工作出现了可喜的景象。

  张家港教育坚持拉长最短的板,从农村村小现代化建设,到外来务工人员子弟学校的标准化建设;从选派骨干教师到农村任教,到学生乘车公交化,学校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小。

  在苏州担任分管教育的副市长期间,我曾多次到张家港调研考察,差不多走遍了每一个乡镇。在这里,我几乎看不到城乡的边界,看不到学校的差距。最让我感动的不是投巨资建的城市中学,而是那些建筑漂亮、师资精良的农村村小和外来务工人员子弟学校。这些学校,不仅在建设过程中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和财政补助,而且其中20%的教师都是由政府选送派遣的。每个学校都建成了艺术教室、科学教室、图书室、综合活动教室、团队活动室和多功能教室,拥有计算机房、办公用房、田径场和篮球场。

  在素质教育推进方面,他们严格控制学生在校时间、作业总量、竞赛活动、教辅书征订,严格执行课程计划、规范办学与考试行为的“六个严格”,以及“读名著、听名曲、唱名歌、背名诗、看名片”的“五名工程”等。学生的精神气质让人耳目一新。

  总体来说,张家港教育已成为既能“有学上”又能“上好学”的典范,已成为教育均衡发展的典型,是高位均衡的代表。张家港的经验并不神秘,主要有这样几条:一是坚持城乡一体,实施城乡教育同步规划。二是强化政策引导,推动城乡办学条件同步改善。三是狠抓内涵质量建设,促进城乡学校管理水平同步提升。四是优化农村师资,实现城乡教师素质同步增强。五是健全保障机制,确保城乡教育经费同步增长。

  张家港的经验告诉我们,只要政府心里真正想着老百姓,只要我们真正地把教育公平作为社会公平的最重要的基础,并不懈追求,我们完全可以做得更好,完全可以办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

【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分享到:
[发布者:dongdong]
  相关阅读:  ·福建八所高校组建教育联盟 推行名师共享  ·江苏构建从学前教育到老年教育终身教育体系  ·生源持续下降将驱动中国高等教育改革深入  ·教育部通报典型涉考案件 提醒防诈骗诚信考试  ·辽宁为万余名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发放求职补贴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5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密码: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