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评价网 > 考研加油绽 > 考研资讯 > 招聘就业 > 正文
大学生求职150天“很心酸” 简历大多石沉大海
来源:新华网
发布时间:2012-03-15 00:01
分享到:

大学生求职150天“很心酸” 简历多石沉大海(图)

网上寻找招聘信息已经成为今届大学生求职的主要渠道,图为武昌纳杰人才市场,毕业生在网上投放简历。 (记者李溪摄)

13日,23岁的湖北大学新闻系大四学生刘宁瑜,在襄阳参加了一家公司的面试。这是她在毕业季里应聘的第11份工作。

武汉,湖北大学门口的一家奶茶店。刘宁瑜也曾和许多同学一样,在店里的许愿卡上写下:请让我拥有一份满意的工作。昨日她在电话里对记者说:“如今,只想拥有一份适合的工作。”

从“满意”到“适合”,短短5个月、150多天,改变了曾经自信满满的刘宁瑜。

早在去年国庆节后,刘宁瑜就开始找工作。11月,她参加了国家公务员(微博)考试,报考南京市海关,属大城市、好单位。

结果没出来时,她又到中建三局二公司应聘。简历筛选、笔试、面试、再笔试,200多人走到第5轮只剩下10人,3女7男进入了最后的面试。刘宁瑜和另外2个女生都没被录取。“可能用人单位考虑女孩不方便吧!”刘宁瑜分析说。

国家公务员初试成绩终于公布,复试线116分,刘宁瑜只考了100分。

眼光下移。襄阳电视台招聘,刘宁瑜顺利进入了面试,当时以为问题不大,准备把学校里的行李打包回家了。遗憾的是,电视台招8人,刘宁瑜最终成绩第9名,总分与第8名只差了0.1分。

再向下。刘宁瑜的家在襄阳下辖的一个县城,家乡一些小企业向她递上了橄榄枝。她又觉得不甘心,总想“这样不是白读4年大学了吗”。

求职近5个月,刘宁瑜先后应聘了11份工作,从最初的公务员、大型国企,到地方媒体、民企,都没有成功。投的30多份简历,也大多石沉大海。

找到工作的同学越来越多。刘宁瑜明白,求职“很心酸”,但抱怨没有用。

“刚开始,确实有点好高骛远。现在发现,从‘象牙塔’到社会,没有那么简单。不可能让社会适应我们,只能是我们适应社会。”刘宁瑜告诉记者。

前几日,省内一家县级电视台给她寄来了通知。她正在犹豫,又接到了襄阳市一家公司的面试邀请。相比之下,她更倾向于回到家乡。

“我相信能找到适合的工作,给父母和自己一个交代……”电话那头,仍是一个自信阳光的大学生。(记者曾莉 夏颖 实习生肖群萍)

(湖北日报 李溪)

【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发布者:yezi]
  相关阅读:  ·大学生求职150天“很心酸” 简历大多石沉大海  ·政协委员谈大学生就业难 吁建实用人才培养模式  ·首届90后大学生迈向职场 被赞个性突出主动自信  ·专家:求职者应抓住“金三月”求职良机  ·网络求职成上当重灾区 维权成本高半数人忍了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5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文明上网,理性评论:
表情:
用户:密码: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