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一、中国音乐史
㈠主要内容 【古代音乐史部分】 ⒈远古(约公元前21世纪以前) ⑴远古时期的考古音乐资料(陶埙、骨哨、骨笛、陶钟) ⑵历史传说中的远古时期音乐(葛天氏,伊耆氏,黄帝,尧,舜,禹的乐舞) ⒉夏、商、西周、春秋、战国(公元前21世纪----前221年) ⑴“六代乐舞”与“雅乐”(“雅乐”的来源、礼乐制度、专职乐师的产生和音乐机构的建立) ⑵《诗经》中的十五国风和《楚辞》 ⑶乐器的发展(考古发现的古乐器、“八音”乐器分类法) ⑷乐律学的形成(十二律、五声音阶名称的产生;三分损益法、曾侯乙钟铭中的乐律学文字) ⑸乐器和器乐音乐(编钟,编磬,琴,瑟,笙,排箫,篪,筑,筝,钟鼓乐队--曾侯乙墓出土乐器) ⑹音乐思想---- 简述道、儒、墨学派音乐思想和《乐记》的音乐美学思想 ⒊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公元前221----公元589年) ⑴音乐机构--汉乐府 ⑵相和歌和清商乐 ⑶乐器和器乐:笛和羌笛、笳、角、琵琶、箜篌;古琴音乐----《广陵散》、《梅花三弄》;鼓吹乐及“真人代歌” ⑷简述少数民族音乐和外来音乐 ⑸乐律学的发展----京房六十律、荀勖笛律与何承天“新律” ⑹嵇康和《声无哀乐论》 ⒋隋、唐(公元589年----公元960年) ⑴音乐机构—教坊和梨园 ⑵曲子和变文 ⑶唐大曲--燕乐、法曲、九部乐、十部乐和立、坐部伎 ⑷古琴音乐----《离骚》 ⑸参军戏、钵头、大面、踏摇娘 ⑹乐律学的发展----俗乐二十八调和八十四调 ⑺记谱法--敦煌乐谱、文字谱、减字谱 ⒌宋、元、明、清(公元960年----公元1840年) ⑴民歌和小曲 ⑵词调音乐与姜白石的歌曲 ⑶散曲音乐 ⑷宋元明清乐器和器乐----古琴音乐、琵琶音乐、合奏音乐 ⑸说唱音乐----鼓子词、诸宫调、货郎儿、弹词、梨花大鼓、京韵大鼓 ⑹戏曲音乐----杂剧、南戏、元杂剧、昆曲、京剧 ⑺乐谱与乐律学----工尺谱;朱载堉的十二平均律理论 ⑻音乐美学论著----《奚谷山琴况》、《唱论》、《乐府传声》、《弦索备考》、《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 【近、现代及当代音乐史部分】 中国近代音乐(公元1840年—公元1919年) ⒈西洋音乐的传人 ⒉学堂乐歌的产生与发展(学堂乐歌及其基本内容、学堂乐歌的艺术形式、学堂乐歌的代表性音乐家--沈心工、李叔同) 中国现代音乐(公元1919年—公元1949年) ⒈音乐社团与音乐教育机构----北京大学音乐研究会、上海大同乐会、北京国乐改进社、国立音乐专科学校;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萧友梅对专业音乐教育事业发展的贡献 ⒉20世纪早期的音乐创作----萧友梅及其音乐创作、赵元任及其音乐创作、刘天华及其音乐创作、黎锦晖为代表的儿童歌舞音乐创作 ⒊黄自与学院派音乐家的创作(青主、应尚能、周淑安、李惟宁、陈田鹤、刘雪庵、江定仙及其音乐创作); ⒋抗日救亡歌咏运动的开展及聂耳、张曙、任光、麦新、吕骥等人的音乐创作 ⒌抗日根据地、国统区的歌曲创作及贺绿汀、江文也、马思聪、冼星海的音乐创作 ⒍三、四十年代歌剧、秧歌剧和新歌剧创作 ⒎王光祈和青主的音乐理论研究 中国当代音乐文化(公元1949年—公元1990年) ⒈建国初期的音乐(公元1949年----公元1966) ⑴声乐创作----简述群众歌曲、抒情歌曲、合唱音乐的创作 ⑵器乐独奏曲----简述民族器乐独奏曲创作、钢琴、小提琴独奏曲创作、合奏音乐及管弦乐、交响乐创作 ⑶简述建国后17年的歌剧、舞剧音乐创作 ⒉文革中的音乐创作(公元1966年----公元1976年) ⑴声乐创作----语录歌、歌曲创作、合唱 ⑵革命样板戏 ⒊改革开放后的音乐创作(公元1976年-----公元1990年) ⑴多元的声乐创作—歌曲创作、通俗歌曲创作、合唱 ⑵歌剧与舞剧 ⑶小型器乐独奏 ⑷室内乐重奏与“新潮音乐”的崛起 ⑸交响音乐的繁荣 |
[发布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