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评价网 > 考研加油绽 > 考研资讯 > 考研信息 > 正文
时评:为何高校硕士文凭也陷“造假门”
来源:红网
发布时间:2012-04-24 10:37
分享到:

  日前,针对有媒体报道的“武汉理工大学(微博)通过廊坊硕士班先后向百余名无资格入学的学生授予真实硕士学位”事件,武汉理工大学通过其官方微博回应称:“校方高度重视此事,成立专门小组进行全面调查。”(4月20日《新闻晚报》)

  不得不承认的是,现今社会已将文凭视作一个必备条件,许多工作单位也将文凭作为其“门槛”设置,而一味看重高文凭、高学历的观念,让社会上的岗位要求变得“畸形化”,只有文凭过了关,你才有资格谈及自己的能力。在无奈的社会现实面前,投机者自然而然会想尽各种办法取得那一纸文凭,这当中也不乏领导、官员们为“追名逐利”而追求文凭的“高人一等”。

  有需求就有市场,市场经济的模式之下,文凭也被开发出了“商机”。而一些名牌高校也因其具有的“品牌效应”而萌生了赚钱的想法。名校创办各类学术班,向社会召集大量学员,不用通过严格审核便能进入名牌大学,“有钱能使鬼推磨”在这里被演绎得淋漓尽致。其实,名校贩卖文凭的事件在中国也已是心照不宣之事。

  再则,在中国这个“真假难辨”的社会中,食品、药物等一些与公众息息相关的事物已陷入了“造假门”,而高校文凭的造假也就更是不足为奇了。在中国,造假似乎已成为一种习惯,并逐步渗透于社会上的各个产业,民众、政府似乎对于社会上的“赝品”束手无策,过多的宽容与放纵,也最终“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猖狂的造假者。在这样难寻一块“真实净土”的社会,即便是名牌高校也难逃造假的侵害。然而,名牌高校售卖文凭、参与文凭造假是百害而无一利的,这样一出贱卖高校声誉的买卖,也注定是不会长久的。

【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发布者:yezi]
  相关阅读:  ·励志哥攻下考研国考 备考笔记值万元  ·金融硕士渐成热门 学经济的同学请慎重报考  ·考研复试 体检项请勿轻视其“注意事项”  ·武汉城管首次招女硕士 说话客气遇事耐心(图)  ·时评:为何高校硕士文凭也陷“造假门”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5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文明上网,理性评论:
表情:
用户:密码: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