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8月7日电 大学排行之风延至国内,近年似呈膨胀之势。有资料显示,上世纪90年代以来,已先后有约20家机构发布了近百个大学排行榜。名目繁多的大学排行榜,每次出笼必引来一阵舆论关注,其间,质疑、批评、责骂更是不绝于耳。大学究竟应该怎样评价?中央教科所研究员储朝晖昨天向本报记者表示,要
通过建立全面、独立的第三方评价机制,形成中国特色大学评价体系。
据了解,自1983年《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发布世界第一个大学排行榜以来,世界各国纷纷效仿,最近国内也兴起了大学排行的热潮。到目前为止,国内已先后有20余家机构发布了近百个大学排行榜。纷繁复杂的大学排行让很多高考考生摸不着头脑,也给一些高校造成了办学思路上的混乱。一些业内人士对大学排名曾提出过质疑,他们指出,目前国内有些评估机构、排名机构,用一把尺子衡量各类型、各层次大学,评价指标一刀切,评价标准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这种做法不仅有失公正和科学性,还会对大学产生误导,促使有些学校不顾自身实际而盲目攀比。单科性大学向综合型扩展,教学型大学向研究型靠拢,专科学校向本科大学进军,致使所有高校都往同一方向发展,最终丧失办学特色。
人人关注大学排名,却难看到一个全面、客观、科学的大学排行榜。储朝晖说,“大学的比较本来就是困难、复杂的,我们现在最需要的是为第三方独立评价体系的建立创造一个充足的成长空间。”他说,刚刚颁布的《教育规划纲要》已经明确提出,“鼓励专门机构和社会中介机构对高校学科、专业、课程等水平和质量进行评估。建立科学、规范的评估制度。探索与国际高水平教育评价机构合作,形成中国特色大学评价模式。这意味着,政府已经开始为建立全面、独立、系统的高等教育评价体系提供政策支撑。”
“但我们必须走出一个误区”,储朝晖说,很多人把排名本身看得太重,而对大学内部发展状况的诊断看得太轻,“大家好像只看到排名,事实上,教育评价体系是一个全面的系统,评价、诊断才是核心内容,排名应该是副产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