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English

中国科教评价网 — 权威高校排名

您所在的位置:评价网 > 大学排行榜 > 出国留学 >

新加坡的中国新移民夫妇:与孩子一起成长(2)

来源:发布时间:2014-04-23 10:22    
更多

新加坡的中国新移民夫妇:与孩子一起成长

江建平(右起)和王燕夫妇育有两女,在女儿的教育和成长过程中,夫妇俩观念转变,获益良多。(新加坡《联合早报》/温树良 摄)

陪着孩子成长,也是父母的一次成长

江建平(52岁)和王燕(51岁)夫妇在1994年获政府奖学金,从江苏来到新加坡国立大学,带着1988年在中国出生的大女儿。

来到新加坡后,发现身边的新移民夫妇朋友基本都生了第二胎,他们也在1998年生下小女儿。

两个女儿相差10岁,王燕说女儿们性格迥然不同,因此对她们所采取的教育方针也完全不同。

江建平说:“大女儿完全是按照精英教育的理念养育成人。”搞科研出身的江建平,拥有博士学位,像很多中国严父一般,认为女儿在学业成绩上必须是拔尖的,不然就会失去很多机会,因此大女儿无论什么年级,每次考试成绩绝不能掉下前三名。

大女儿严格执行并达到父亲的要求,理科方面表现出色,直到大学入学选科,一向听话的她第一次对父母提出要求:“我文和理都可以,选什么都行,但我觉得我若选读文科会很快乐,并且选科关乎我未来工作前途和人生志向,所以爸爸妈妈请让我自己选吧。”

因大女儿这番话,夫妇俩才觉察到大女儿这么久以来在“高压政策”之下,没有完全发挥出自己的天性,自此反省而顺从了大女儿的意愿。她如愿读了大众传媒,毕业后本想做翻译,却因在假期背包旅行中尝试过支教,对春风化雨的教师职业产生兴趣,正在成为教师的道路上前行。

有前车之鉴,在小女儿的教育方式上,这对父母就开明多了。江建平坦言太太做了不少思想工作,自己才能扭转思维,从对大女儿自上而下的授命方式,变成了和小女儿平等沟通的模式。

“小女儿活泼外向,小时候就开始做化学实验,擅长理科,”王燕说,“但我们学会尊重她的意愿,给她选择的权利。”

小女儿在南洋女中读中一时,写过一篇文章《我的母亲》,文中写说妈妈“给予自由却不‘放羊’,允许我犯错也教我勇于承担后果,什么都可以和妈妈讲,妈妈什么都允许我去尝试。”

王燕说:“想开了,不求女儿们要多优秀、多精英,这毕竟是她们自己的人生啊,我们做父母的就不必多干涉了。比比看小时候在中国,我们父母那一辈的教育理念,就越发现人性化教育才是最好的。”

对孩子的品格养成上,王燕却没放手,“这是不能假手于人的,不能把孩子的品德教育丢给女佣。华人的厚道、谦和、孝顺、温暖和人情味,父母得一点一滴言传身教。”

女儿们尚小时,王燕便辞去职业成为家庭主妇,相夫教子至今,以义工为业。她除了在学校担任义工,还参与世界宣明会的扶助困难儿童计划。曾担任跨国企业的区域研发和技术总监的江建平,近年也慢下步调,进入理工学院担任高级科学家。夫妇俩说,因为两个女儿,生命变得更完整、丰富,陪着孩子成长,也是父母的一次成长。

[发布者:yez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