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English

中国科教评价网 — 权威高校排名

您所在的位置:评价网 > 大学排行榜 > 出国留学 >

新加坡的中国新移民夫妇:与孩子一起成长

来源:发布时间:2014-04-23 10:22    
更多

新加坡的中国新移民夫妇:与孩子一起成长

蓝伟光(后排右起)和陈霓育有三男一女,组成了快乐的大家庭。(大儿子不在照片中)(新加坡《联合早报》/邬福梁 摄)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新加坡来自中国的新移民,有不少夫妇为提高新加坡的生育率做出贡献——已经生了或准备多生个孩子。《新汇点》访问三对新移民夫妇,畅谈“多生多育”,分享生儿育女的经验和体会,比较新中两地在生育和教育方面的相同与不同。

生养是为人父母的责任

蓝伟光(50岁)和陈霓(48岁)夫妇俩在新加坡定居已经20多年,育有3男1女4个孩子。陈霓笑说完成了“增产报国”的使命。

陈霓的话说得实在:“华人一向有多子多福的说法,因中国独生子女政策,所以到新加坡后准备多生几个孩子,这都在计划之内,想说多生几个,孩子们之间多几个伴。‘养儿防老’的说法也有道理,假设父母年老有恙,试想一个孩子该多么无助,多几个孩子的话就能轮流照顾,相互分担。”

陈霓认为新加坡生活较安逸,政府在生育这一块补助上也相对周全,“但还是偶尔听到一些耳语,说政府只给一笔花红,但养儿是一辈子的事情,这笔花红好像不够。不过,生养是为人父母的责任,总不能全依赖政府吧。”

在陈霓看来,生育率低不是单一国家面临的状况,是全球性难题。“只能说新时代的年轻夫妇,考虑得比以前多,容易紧张。我倒鼓励新加坡的年轻人不需要考虑那么多,该生就应该生,早点生,多生几个,体力和精力都跟得上,过了年龄,怀和生就难了。”

陈霓说相比中国,新加坡的生育政策一直都相当开放,她也欣慰中国终于要放开对二胎的限制。

每次回中国探亲,一家六口阵容庞大,陈霓说自己被亲戚称为“英雄母亲”。

目前在三达国际集团担任总裁的蓝伟光博士,从新加坡国立大学获得化学博士学位后一直在企业工作。他说养育4个孩子在经济上并不是负担,因自己忙于工作,看管孩子的重担主要落在太太陈霓身上。

陈霓一手带大几个孩子,生小儿子的时候才请了女佣,她并不觉得带孩子有多麻烦,孩子也不存在融入的问题。“大儿子来新时已经5岁,很快适应了这里的生活。另外三个小的在这里出生,就跟这里的小朋友无异。”

和父母交流时能流利使用华语,孩子们之间英语沟通无碍。家里每个孩子都在新加坡的英文环境中成长,也依然保持较高的华文程度。

“我自己也当过老师,不想给孩子们压力,新加坡的教育环境已经不错了,所以孩子们顺利学习成长。虽然补习盛行,这一点我征求过孩子们的意见,他们都说不需要补习,我也并不觉得有这个必要,他们成绩都过得去。”陈霓说。

陈霓认为,新中两国的孩子各有各的压力,中国学校作业量大,新加坡则重在考试。“望子成龙是老一辈华人的传统观念,我们这些经历了两地社会文化冲击的父母,倒真希望儿女们健康、快乐、独立就足够了。”

[发布者:yez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