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学校建设,在新起点上跨越式发展 2011年秋季学期开学后,临沂市河东区工业园区实验学校在初一年级组建了两个“网络教室试验班”,学生自愿带笔记本电脑上学。在这两个试验班,课堂教学、学生作业、资源拓展等大部分内容都通过网络和电脑开展,基于现代信息技术改革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校长高向国说:“之所以敢办‘网络教室试验班’,是因为河东区的数字化校园建设让老师们尝到了甜头。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课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成为了教师的自觉行动。”这是临沂市河东区在大力推进数字化校园发展中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河东区在全区范围进行数字化校园建设,使全区教育现代化水平得到了整体提升。据河东区教育局副局长宋建轶介绍,河东区高标准实施“教育城域网建设、专任教师人手一机、多媒体班班通、微机室和校本资源库建设”五大工程,并建立了校本教学资源库,实现了课程管理、班级管理、学生成长管理、考试管理、教师专业成长管理、后勤管理和档案管理等七大系统的数字化。 在硬件方面,工业园区实验学校接入了河东区千兆光纤的“信息高速公路”,并实现了交互式电子白板“班班通”,每个老师人手一台笔记本电脑。在软件方面,学校不断强化培训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改革课堂教学的能力,绝大多数老师已能熟练应用信息技术,开展“开放式、互动式、论坛式、共享式”的网络教研、网上备课及课堂教学。 在工业园区实验学校二(1)班的课堂上,学生们正在聚精会神地通过手中的“按按按互动反馈多媒体教学平台”,抢答语文老师周茂莹提出的问题。周茂莹说,这个教学平台不仅激发了学生互动学习的兴趣和注意力,还便于教师掌握教学反馈信息,学生回答正确与否,通过按键选择的结果一眼就能看出来。 卢立海说,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临沂市集中力量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目前已落实3.1亿元资金,为农村学校配备计算机,装备多媒体教室、计算机网络教室和卫星教学接收系统,全市中小学师机比例达到2∶1,生机比例17∶1。今年,临沂还将完成37所学校400个班级的“绿色班班通”、100所学校的标准化数字校园建设。未来5年,临沂市将至少建成500所标准数字化校园,利用信息技术推动老区教育跨越式发展和整体质量提升。 临沂的辉煌不仅记录了昨天,也发生在当下。临沂教育改革发展在改变当地面貌和命运的同时,也为其他经济落后地区发展教育提供了富有启示的案例。 本报记者 李曜明 张以瑾 魏海政 |
[发布者:yezi] | ||
相关阅读:
·北大新任校长王恩哥:一所大学也要有梦想
·物理学家王恩哥就任北京大学第十一任校长
·研究生为助父“留任”校长编造茂名“最大贪污
·专访:中新高校校长看好亚洲大学发展前景
·粤港合作“一试三证”首颁44张证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