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核心期刊率的高低说明各地区的期刊质量的分布差异
通过将各地区自身的期刊数与核心期刊数进行比较,可以了解各地区在学术期刊质量上的分布情况,首先,其地区核心期刊占地区学术期刊份额超过30%的地区有(从高到低):陕西、甘肃、北京、湖北、上海、天津、吉林、江苏、四川,共9个省市;其次,其地区核心期刊占地区学术期刊份额20%-30%的地区有(从高到低):重庆、湖南、黑龙江、辽宁、广东、浙江、广西、云南、福建、海南、安徽、河南、宁夏,共13个省市;最后,其地区核心期刊占地区学术期刊份额20%以内的地区有(从高到低):山西、江西、河北、贵州、山东、新疆、内蒙古、青海、西藏,共9个省市;其中,西藏地区为0,没有核心期刊数。通过上述数据说明,核心期刊比重超过30%和低于20%的地区都为9个省市,而处于20%-30%的地区有13个省市,分布的规律非常明显,全国的核心期刊利率基本处于较低的状态,除了个别地区期刊质量较好,比如陕西、甘肃其期刊数量虽然低于北京地区,但是其核心期刊的比重均超过北京分别位列第一、第二位,这说明了我国期刊质量分布与其期刊总数分布规律略有差别但基本保持一致。
表4中国学术期刊地区核心期刊率分布表
(*表4-4中的核心期刊数包括了扩展核心期刊数)
(5)中国英文学术期刊具有一定的国际学术影响力,但地区分布不平衡
此次学术期刊评价中,中国出版的英文期刊也是评价对象之一,但鉴于受语言和专业的限制,以及在国内被读者的使用有限,而它们大都被国外重要数据库收录,具有一定的国际学术影响力(详见附录)。因此,这些期刊不与中文期刊一起评价,而是单独在附录中列出其他结构给出的影响因子等。在此次评价的中国英文学术期刊中,有22种被SCI/SCIE收录,且影响因子最高的《红外与毫米波学报》)达到0.755。影响因子超过1的共11种,占SCI/SCIE所收录中国期刊的约10%。附录1中所列出的被SCI/SCIE收录的中国期刊,就按照SCI-JCR给出的影响因子的大小排序。
SCI/SCIE收录的中国英文学术期刊中,在大陆出版的多达97种,约占总数的87.4%;在香港地区出版的期刊有1种,占总数的0.9%;期刊名为Fungal Diversity (真菌多样性(英文版)),其影响因子排名第一,达到3.803;在台湾地区出版的期刊共13种,约占SCI/SCIE收录的中国英文学术期刊总数的11.7%。另有两种期刊(Journal Earth Science-China 地球科学学刊(英文版))、(Research Astron Astrophys(天文和天体物理学研究(英文版))未检索到影响因子。大陆出版的97种期刊中,在北京出版的期刊最多共70种,约占总数的63%,约占大陆出版的英文期刊的72.2%。这反映出北京作为我国的文化教育中心,在我国英文学术文献的出版和传播方面,仍然占有绝对的优势。另有7种期刊在上海出版,约占总数的6.30%,约占大陆出版的英文期刊的7.21%。其中,SCI/SCIE收录的中国英文学术期刊中,影响因子最高的CELL RESEARCH( Cellular & Molecular Immunology《中国免疫学杂志(英文版)》),达到2.765,即为合肥出版的英文学术期刊。除了北京、上海两地外,大陆出版的另几种英文期刊分别分布在武汉(共5种)、长春、沈阳、安徽及长沙等省市。由此看出,我国的英文学术期刊在地区分布上呈现出明显的不平衡性,北京和上海两地出版的英文学术期刊较多,且学术水平在国内处于领先,在国际学术竞争力上也具有相当的优势。我国其他省市地区在英文学术期刊出版上则相对薄弱,被国外重要数据库收录的期刊不多,且影响因子数值偏低,国际学术影响力有限,有待于进一步努力提高。
被EI(包括核心与非核心版)收录的中国英文期刊(含港、澳、台英文学术期刊)达244种,收录期刊涉及的学科有生物学、医学、物理学、地质学、地球科学、化学、统计学、数学、分子科学等多个学科(详见附录2)。在附录中,按刊名的英文字母排序。另外,还有115种中国出版的其他英文学术期刊,目前虽然没有被SCI或EI等国外重要数据库收录,但也在向国际传播我国学术成果方面做出了贡献,并正在引起国外重要数据库的关注,可望进一步扩大其国际学术影响力。
|
[发布者:WQY] | ||
相关阅读:
·核心期刊的学科分布不平衡
·我国学术期刊和核心期刊的地区分布极不平衡
·自然科学类核心期刊普遍被国外重要数据库收录
·核心期刊率的高低说明各地区的期刊质量的分布差异
·中国英文学术期刊具有一定的国际学术影响力,但地区分布不平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