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考模式“一分为二”释放出怎样的改革信号?何种制度及配套设计能让技能型高考获得青睐?这将对教育本身及就业市场产生什么样的辐射作用?
技能型高考的推出能否培育更多的技能型人才,缓解大学生就业难题? “由于我国经济结构调整滞后,目前我国劳动力市场上最大的结构性问题表现为大学生就业难,农民工招工难,但未来市场需要越来越多的熟练技术工人,这要求大学生培养结构和高校专业结构都要调整,并改变“计划入口,市场出口”的模式,“如果技能型高考的实现能倒逼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变,解决这种结构性的不匹配,大学生就业难题或将得到缓解。” 同时,就业市场往往是考试招生的风向标,技能型人才在劳动力市场的良好表现也会反作用于其招考培养。丁大建指出,从劳动力市场的角度来讲,增加技能型高考吸引力,改变“技能型人才(较学术人才)低人一等”的固有观念,还必须迈过“两道槛”。 聚焦"就业黄牌泥沼":高校,警惕教育资源挥霍 前不久,《2013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正式发布,其中英语、动画、美术学等热门专业亮起就业红牌,大家心目中的“高薪”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也身陷“就业黄牌泥沼”。 事实上,这些热门专业往往占据着高校较好的师资与教育资源,而就业的遇冷却着实给它们沉重一击。那么,“热门”专业为何求职遇冷?其背后又折射出多少由专业设置引发的教育资源的浪费? “红牌”专业的困境 岳雷,中部地区某二本学校的大四学生,正为寻求一份理想工作而发愁。“英语专业,现在真的‘不吃香’了。”他向记者讲述了自己的求职经历:“前几天在网上看到一家企业明确招聘英语专业毕业生,心中一喜。可到现场才发现,这家单位的桌前已经排起了三列长队,足足有七八十人,一问才知道,‘全是学英语的’,而且目前都没有‘下家’。” 学历低、出身差是岳雷给自己总结的求职短板,但他认为,英语专业人才过剩、竞争激烈也是至今工作没着落的原因之一。“现在大学几乎都设有英语专业,全国每年毕业20多万人,肯定和市场需求不匹配,人才必然过剩。” 据某网站近日发布的《中国大学最爱的本科专业排行榜》显示,全国一共有1166所本科大学,其中903所大学开设了英语本科专业,占到了总数的77.44%。 研究生渐成高校就业主力军 北京市毕业生就业服务中心统计显示:2014年北京地区应届生将突破23万人,比2013年约增1000余人。其中,研究生数量将达7.9万,创历史新高,比去年增7000人。 自2010年后,北京地区研究生毕业数量逐年上升。记者也从北京部分高校了解到,目前研究生已经成为很多高校就业的主体和重点。相比本科生,研究生尤其女研究生,也有着更大的就业压力。 研究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已成为北京地区近年来的一个趋势。 |
[发布者:yezi] | ||
相关阅读:
·重庆九类考生可申报高考加分照顾
·高考模式一分为二:深层变革还需细节求解
·聚焦:中国将推两类高考 探索:高考去哪儿?
·山东大学自招700余人过线 40多人获免面试资格
·评论:高考“换汤”请先倒掉药渣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