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招生的未来方向在哪儿? 上海交大面向江浙沪考生的自主招生面试于4月8日结束。这也意味着上海地区的自主招生录取工作已进入尾声。而在近一个月前,复旦大学就早早完成了今年的“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验”录取工作。据复旦大学招生办透露,今年江浙沪录取考生与去年大致持平,分别为上海653人、江苏158人和浙江152人。而上海交大方面预计,将有约900名江浙沪考生获得预录取资格。 今年,复旦大学和上海交大分别把5%的“试点”名额推向了江浙沪以外的全国地区。复旦方面继续沿用“千分考”,以清华大学(招生办)为首的“华约”7所高校,以北京大学为首的“北约”11所高校,以及由同济大学等9所理工科高校组成的“卓越联盟”则同时在3月16日进行自主招生的笔试,不少考生因此只得在三大联盟中提前抉择。 对于自主招生联盟的现状,郑方贤认为,现在的情况属于倒退,他在复旦附中一次活动中向媒体表示,各校考试日程“撞车”,表面看是让学生学会选择,实际上学生根本没有选择的机会。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教育学者熊丙奇赞同“统一联考”的提议,不过他在个人博客中分析到:联考遭遇质疑,具体表现在,首先,联考本应该由社会中介机构组织,学校自主认可,却变为与学校绑定,三大联考都是大同小异的学科考;其次,联考本应该扩大学生的选择空间,现实是考试时间冲突,考生的选择空间也小了很多,申请的学校被限定为2~3所。 在本年度,各校自主招生方针没有发生大变化的背景下,教育部于近日举办的“高校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工作会议”,引发各界关注。会上,杜玉波副部长指出一点不足:“高校热衷于‘掐尖’,未能充分体现高校学科专业特点和通过综合评价选拔人才的要求。”自主招生未来的方向应该是由高校招收“具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优秀学生”。 而早在去年年底,教育部下发《关于进一步深化高校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其中关于自主招生的定位,“指导意见”就已明确指出:“招收的主要对象是具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优秀学生。” 对此,作为曾经的复旦大学招生办主任,现复旦附中校长郑方贤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达了不同的看法。首先,他认为自主招生不能理解为是对招生对象的改革;其次,相对于制度性的改革,他不赞成“学科特长”的提法。因为,在这个年龄段,中学的任务就是要让学生接受完整的教育,学生尚不能被称作为“人才”,也就无所谓“学科特长”了。 而针对教育部这一表态,上海交大招生办主任陶正苏回应称:“5%的试点名额选的都是有学科特长、突出潜质的学生”,这些均在“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的范围内。对本地考生而言,“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验”的名额几近占在上海招生人数的一半,上海交大的要求是“同学都要全面发展”。 当然,已经走过10年的自主招生接下来怎么走,可能还是个未知数。(杨弘扬 周凯) (中国青年报) |
[发布者:yezi] | ||
相关阅读:
·甘肃高考首次将综合素质评价报告纳入招生录取
·“电子考官”亮相体育高考 2014年考试项目将变
·五校在京为二志愿留62名额 填报志愿需谨慎
·2013年江西高考三大项改革维护高考公正公平
·2013年西藏自治区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规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