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评价网 > 高考咨询 > 高考资讯 > 高考信息 > 正文
北京海淀2012年高考一模语文独家逐题解读(10)
来源:北京新东方学校
发布时间:2012-04-06 10:59
分享到:

题目精解

17、18题解题的关键问题,在于考察内容究竟是着眼于学生语文阅读能力还是学生的背诵能力。在之前的命题交流会上,我们听到了太多教师的抱怨,很多所谓培训机构的老师在讲授现代文阅读题目的时候,通常告诉学生们一些快速突破的“大法”。比如所谓“不用看懂文章,就能做对题目”。针对此,我们特别希望有识之士能够思考一个问题,阅读教学的本质究竟是让学生通过所谓的大法,背诵诸如什么“承上启下”、“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等现成答案还是让学生在两三道题目中向阅卷者展示出自己基本的语文能力。当语文最终沦落成为得分工具时,当那些通过记诵答题模板的学生得分竟然比真正读懂文章的学生还高的时候,显示出的一定是命题人的失败,是我们选拔机制的根本错误。考生通过本题的答案给定方式可以明显看出,在传统的作用(鉴赏)题答案中,一般老师会给出结构、内容等作用,但本题有意避开这些常规的答案,仅仅给定三条主旨(或情感),原因就在于让考试结合原文,考察是否真正看懂文章。换句话说,之前大家背诵的“通过写——表达了”这个模板还是有用的,但老师关键要在你的答案中看到你是否能够通过读懂文章答出表达了之后的东西。

说到底,本题是不折不扣的反命题。但是需要注意,本题意在纠偏,诸如“构成全文行文线索”等字眼有意在给定答案时被命题者略去,换成了一个新说法——贯穿起婆娘们“看麦熟”的过程,后面的另外一份,是对这个说法的分析。就是说,答题可以有框架,但现在对这个框架的说明是要求非常细致的,必须结合原文的。

面对今天的这些如此详细的答案,很多学校教师一定会觉得非常诧异,我们有意在给定答案时候规避了所谓的“采分点”式方法不代表今天北京卷高考也会如此,我们只是想提醒广大考生,一定先充分展现出你对文章的真正理解,然后才是其他,这也是这样给答案的良苦用意所在,虽然这样做在阅卷时会带来一些困难,但仍然要坚持,因为这是唯一保证考试信度的下策。

六、本大题共1题,共60分。

20.作文(60分)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诗人说,“白的花生死绿的叶,浓的酒不如淡的茶”。的确,生活中有人偏爱白花淡茶般的素雅,不喜欢绿叶浓酒的热烈;其实,也有人偏爱浓酒绿叶般的浓重,不喜欢白花淡茶般的清淡。这两句诗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自定角度,自行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预计区分度0.58

命题思路点拨

介入学生作文教学的维度很多,但必须具备可靠的突破口。高考作文特别怕的就是套作,与套作相类似的就是毫无意义的作文套路式教学,甚至夸张地将800字中每个句子写什么都给学生规划好。阅卷人不傻,一眼就能够看出这样的所谓行文套路,一定不会给出高分成绩。另外,考生不能只擅长一种材料的写作,而应同时应对考试的多种情况,一般来说,在真正考试中个人经历、时事评论、文化文气三类文章都有可能出现;尤其是后两类,比如之前考过的2011北京作文的时事评论类文章,就另当年很多按照07、08年准备隐形翅膀的同学吃亏不少,要时刻记住考试的反命题。另一类反命题是文化、文气类,主要针对现在作文教学和考试中的偏向,学生作文越来越像政治评论;数学家、物理学家、化学家、感动中国、奥巴马、乔布斯比比皆是,但就是没有像样的文人文气,针对这样的情况,也会非常有针对性的命题,考生必须做好准备。首先,必须认清,考试作文材料或题目大致可以归纳为时事时评类和泛文化哲理类两大块。前者如今年的全国二由代买彩票引发的调查、北京卷对世乒赛中国包揽全部金牌的看法、新课标卷中国崛起的特点等;后者如上海卷“一切都会过去与一切都不会过去”、回到原点、这世界需要你、旧书等等。审题立意来说,特别是对那些时事时评类题目,在正面思维的基础上适当展开反向思维进行立意是考试取得高分一个行之有效的方式。精讲一道题目,如江苏卷的“拒绝平庸”,实际上,就完全可以在正面立意个性重要的基础上把论题进一步推向深入,“拒绝平庸”实际上仅仅是一个开放的主语,考试完全可以由此自问“拒绝平庸”一定是人生通向成功的通途么?“拒绝平庸”在另一层的维度可能是忽略生活中的平淡之美,因此完全可以在“拒绝平庸”一定是人生的正确选择吗,这样一个反思的维度深化自己的文章,在发展等级的深刻、新颖等角度切中给分点。另外,一定在平时阅读和积累一些充满文气的、言说精美的片段记诵,语文作文问题说到底还是文学问题,从阅卷者的年龄构成、知识结构等方面看,那些充满文学气息的文章必然受到追捧,学生可以绕开常规例子如李白、苏轼、司马迁;充分在阅读的基础上选择如老舍、沈从文、柳永、米兰·昆德拉、海德格尔等文学、哲学家的故事润饰自己的文字,只要根据不同题目具体做些调整既能够得到高分。

试题精解

本题直击学生弱点,要求学生作出带有文气的文章,关键看积累。下面是命题者自己根据题目要求所写的“下水文”,供考生参考。

“美的极致是令人陶醉的圣境”(川端康成)——题记

恬淡中的浓烈

“白的花胜似绿的叶,浓的酒不如淡的茶”,品读这样的诗句,一种难于言表的娴静之心渐渐浮上。然而,表恬淡的境界并不真正意味着消沉,在恬淡如茶的环境中,那些对生活和世界充满了爱的人仍然在内心最深处秉有着如浓酒一般的人情。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多少次在灯下展读柳三变之词,总是颇为感慨。我总以为,那些潜藏恬淡的人生境遇,往往能够激发内心如烈酒般创造的强烈欲望,柳永身负才华,却始终不为人知,这种恬淡的境界正如是茶一般的。读前人的词,无论是温韦的花间派,还是欧阳修、范仲淹的那些写景之词,似都还未脱词刚刚兴起时的稚气,词调殊为平缓、短促。也许是因为内心过于的忧伤,长久地处于被人无视的境地,柳永之词则全用长调,在那些娓娓道来的自然风物、人情世故中,我们读懂了一个时代的美,这样的美是极致的。我赞赏很多学人将柳词的特点归结为“以身世之感打并入艳科”,在那些浮华背后,我见到的是一颗处处不为人知,但却依旧用自己的歌声唱出世间之美的高贵灵魂。人言“凡有井水处皆歌柳词”,我揣想,若不是生活中如斯的磨砺,如斯的苦痛,怎能最终成就柳词的极致之美呢?理解柳永的关键,想必必须要透过他那淡如茶的人生境遇中见到他内心深处那些浓烈如酒般的真情。

最爱读沈从文先生的作品,总为那湘西的山山水水感动,似乎灵魂都被涤荡了。从湘西到北平,异地求学常常带来的是苦涩,看《从文自传》,知道刚来北平的沈先生,只能一个人租住在北大附近的小小公寓中,他甚至自嘲地为那里取名“窄而霉小斋”,我确信一个文学青年此时应该是无人知晓——这确乎是那种人生中如茶般半苦半涩的恬淡期。但文学的信仰一旦在心涧中勃发,便注定在恬淡中种下了浓烈如酒的情感。就是在这间小小的“窄而霉小斋”里,就是在这样被人看不见听无声的境地中,我们熟知的太多关乎湘西的传说、湘西的美流淌出来,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为绚烂的神话。当“窄而霉小斋”中飘出阵阵书香的时候,我深信着看不见听无声,却依然可以有所作为,创造出美的极致。

此时,心中默念着川端康成的那句话。至极的美从来都无一个人的处境无关。哪怕人生处在如茶般的淡然之处,人们因着心中对美的追求,仍旧可以创造出那些撼人心魄的极致的美丽,那是如浓酒般醇厚的。

(试题解读:国家玮,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培训师、主讲高考、硕士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文学专业课。)

【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发布者:yezi]
  相关阅读:  ·辅导:关注八大时政热点 八成精力用于中易题  ·2012台湾高校在北京等六省招收自费生通知  ·北航2012年高考在京计划招285人 文22人理239人  ·陕西工院2012年自主招考确认报名首日火爆  ·河北:13日—16日体育特长生高考加分认定测试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5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文明上网,理性评论:
表情:
用户:密码: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