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评价网 > 高考咨询 > 高考资讯 > 高考信息 > 正文
省内异地高考“破冰” 福建首吃“螃蟹”(2)
来源:工人日报 发布时间:2012-01-06 12:50

  一组数据更是印证了异地高考的现实需要,2011年秋季,晋江全市小学在校生160757人,其中外来生105176人,占65.4%;初中在校生49297人,其中外来生24358人,占49.4%;高中在校生26836人,而外来生只有3256人。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有2.2亿人离开户籍地迁居异地工作和生活,据统计,2010年,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流入地小学和初中就学的人数达到997.1万。

  诚然,每年的高考,都是一次费时费力的大迁徙。

  省内异地高考治标不治本

  据了解,我国高考分全国和各省(市、自治区)卷,但大多数省份自主命题,因此各省考生的高考考题并不一定相同。在一省之内高考考题完全相同,省内招生通常是全省统一投档、录取,因此,省内“异地高考”操作难度并不大。以福建为例,该省实行高考自行命题多年,外省籍的考生如果借考,可能存在阅卷、招生等方面的矛盾。

  专家指出,在数量上,跨省考生的群体远大于省内跨市考生,在现有情况下,省内异地高考,只是给省内考生以异地参加高考的方便,体现对考生的人文关怀,但治标不治本。

  2009年,教育部专门对“借考”作出规定,在两地试卷相同的前提下,允许考生在工作或学习所在地的省(区、市)办理借考手续,参加考试。但这一做法在实际操作,并未被广泛实施。此外,“就地高考”政策如果实施,必然加大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外来人口的流动量,对流入地的教育、经济、就业及人口管理等都带来很大压力。

  2002年之前实行全国统一高考时,地域间的高考录取机会不均问题早已存在。但在高考录取上,目前采取分省制,就算实行全国统一高考,各省录取分数依然不同,流动人口子女随父母就地参加高考也只是享受到就学与考试的便利,高考录取仍需回到户籍所在地进行,无法享受教育资源的公平。

  利益背后的博弈

  据了解,异地高考是近年来专家学者和社会民众一直关注的热点教育话题,甚至在全国两会上一再重提。近日,张千帆(微博)等15名学者联名提请国务院,呼吁取消高考和招生工作中的考生户籍限制,再次将异地高考推向舆论焦点。

  这份建议书提出,废止关于高考户籍限制的规定,将高考报名条件改为考生的学籍所在地,只要考生提供在当地接受完整高中教育的学籍证明,就可以在当地报考。此外,督促教育部尽快研究制定统一高考方案,在近年内实现全国统一高考;研究制定平等招生方案,促使部属高校不断降低本省市考生的录取指标比例,最终完全取消大学招生的地域歧视。

  专家认为,虽然社会对异地高考的关注度很高,却一直未能解决,是因为存在诸多障碍,其涉及的除了教育公平的问题,还与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教育资源、文化基础、就业流向、地方投入等多方面相关。异地高考的难点在于涉及户籍制度和高校招生权这两个需要全国通盘解决的问题,如果户籍改革没有突破性进展,异地高考必然受牵制。因此,对于高考这样影响重大的大规模考试,只能在满足大多数人利益诉求基础上,通过制度设计尽量弥补对少数人的不公平。

【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分享到:
[发布者:yezi]
  相关阅读:  ·宁夏2012年艺术统考成绩查询入口  ·2012山西高考美术类专业成绩即将公布  ·2012山西普通高校招生艺考现场探秘  ·2012河南艺考共设置5个校考考点  ·2012高招艺考青睐非遗专业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5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文明上网,理性评论:
表情:
用户:密码: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