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延伸 家长的“高科技通讯设备” 被家校新沟通方式“铆牢” 此前,一项对沪上670位小学生家长的调查显示,近五成小学生回家做作业需家长陪读,36%的学生需要家长监督,仅一成小学生回家后能独立完成作业。在这些数字的背后,记者发现,并非是家长“要管”,也并非孩子“要陪”,相反,是学校老师要求这么做,并且还通过一系列“高科技手段”督促家长这位“监工”。 老师短信“派活” 自从孩子上了小学,林女士的手机短信量大大增加,每天中午后,她的手机都会陆续收到来自各科老师的作业短信,有的短信多达整整一屏。语文老师要求家长协助子女默写、听写、看图说话,一样不能落下;数学老师要求为孩子准备三角尺、量角器,明天上课要用;英语老师要求监督孩子听录音5遍;甚至还有美术老师、体育老师布置的任务…… 不要钱的飞信 “今天你的孩子已经背完了新开学的第一篇课文,并且在课程上做了第一次默写,具体的情况可以向孩子询问。另外,请督促孩子准备周五的测验。请记住:你的关注是孩子成功的保证!”;“周二我们班准备听写,听写的内容是在第21页右边一栏,希望您提醒下,我希望不要有学生来重新听写!”……作为一个二年级学生的家长,陈女士已经习惯于每天收到三四条,甚至于更多诸如此类的“飞信”了。 逃不掉的网络 对于小学生家长,熟练运用电脑上网是一项基本技能,“很难想象,家长要是不会上网怎么办,简直就没资格做家长!”在一家国企上班的徐先生告诉记者,因为很多小学,尤其是重点学校,都有自己的校园网站,都有班级论坛,很多有关孩子的信息以及家长的任务,老师都是通过校园网发布的。 “我现在已经养成了每天上校园网的习惯,否则漏了什么重要信息,后果自负。”徐先生表示,每科老师都会在论坛给家长留言,总结这一周的学习进度;还会出一些小练习,让家长打印了给孩子做;还有一些竞赛的报名,也要家长在网上完成;还包括一些学习软件,网上英语小故事什么的,也需要家长下载了给孩子用……“我的工作本来和电脑不沾边,可现在为了孩子,天天泡在网上,下载软件、论坛发帖,还加入了班级的QQ群,有事没事就上去看看,就怕错过什么重要信息。” 老师用高科技是希望家长配合 来自闵行区一所重点小学三年级的班主任张老师表示,很明显,学校是出于能更好地与家长沟通、让家长每天及时督促孩子完成作业考量,才开发出了这类软件系统。最关键的是,学校是通过这种形式提醒家长,而非仅以此渠道来布置作业,因为每天老师都会将作业以黑板书写的方式,或以口头方式布置给学生。如果学校单纯利用“苹果”软件的方式给家长布置学生的作业,那才是该受指摘的。 与此同时,张老师坦言,用短信、飞信给家长布置“作业”事实上是不少学校的普遍做法,虽然孩子们在学校也会抄“记事”,但一、二年级的小孩经常会记不清、记不全,所以老师不得不养成给家长发短信布置作业的习惯。“要求家长监督孩子的回家作业,初衷不是老师为了偷懒,而是让家长参与到学校教育中来。”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资深小学老师则表示,学校要把一部分教学的担子压给家长,根源还是应试制度惹的祸,大家都看重分数,而小学生成绩的差异往往取决于家长的关注程度。家长抓得严,看得紧,孩子的成绩就有保障,最后老师家长皆大欢喜。“甚至于学校在每年开学的家长会都会向家长强调这一点,就是学校家庭共同教育,家长绝不能当甩手掌柜,那是对孩子不负责任。家长应积极配合学校教育。” 家长勿用“沟通”转嫁教学责任 相当一部分家长对于学校这种变着法子要你“配合”,不惜动用“高科技”,编织“家校统一战线”的方式略有反感。“8小时内,是单位领导对我考核,8小时外,是学校老师对我考核。”在公司里,刘女士好歹算是个中层领导,但在孩子老师面前却只能“唯唯诺诺”。 “我们夫妻俩工作都很忙,下午3点接儿子放学,显然是不可能的任务,不得已只能让老人负责接孩子。”但没想到,问题就接踵而来了,先是被老师冠以‘沟通不利’的帽子,之后就是跟踪式的短信追击,“不仅要敦促孩子完成作业,自己每天还要给老师汇报情况。” 类似这样的“沟通”、“交流”,让家长们也“敢怒不敢言”。“孩子开学升5年级了,9月初的家长会上,老师就明确表示,毕业班家长绝对不能放松要求。希望家长平时能够制定相关的补充复习计划,定期督促孩子学习和做题。”作为家有考生的家长,杜先生坦言,“这种话从学校老师的嘴里说出来,还是让我们家长感觉别扭。学校不就是教书育人的吗?怎么让家长充当主力呢?如果家长文化程度不高,帮不上忙咋办?这也算变相拼爹吗?” 儿子今年二年级的高先生感叹,现在的家长真的不好当,“有一次,我给孩子批默写,结果一个错别字没看出来就签字了。第二天,孩子回来说,错别字被老师检查出来了,不仅他被老师当着全班批评了,并且老师还直指‘某家长明明收到提醒短信了还那么不认真’。”高先生为此郁闷了一晚,并且倍感“压力山大”,“什么时候开始,我也被老师通讯工具监督上了?” 》专家观点 家长当监工 不利于孩子 长远的成长 当越来越多的高科技手段被用于日常教学中,被作为家校互动的纽带时,是否对于孩子来说,就真的“那么好”呢?对此,复旦大学教授顾晓鸣持反对态度的。“无论是iphone软件,还是飞信、短信,最关键的问题是剥夺了孩子学习的自主权,同时让孩子生活在一个全监控的环境下,这显然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顾晓鸣教授作了一个比喻,“就好比一个人在公司上班,你每做一件事情,领导就会告知一下你的家人,这种被监视的感觉可以想象是很难受的。” 此外,在顾晓鸣教授看来,赋予家长监工的身份,从某种程度上说,也是老师推卸责任的一种表现。这与培养孩子独立人格,培养学生有社会责任感的教育理念格格不入。其结果,短期内或许表面上对学生的学习有所帮助,但长远来看难以让孩子在心智上快速成长,反而加重了学生、家长的负担。 |
[发布者:yezi] | ||
相关阅读:
·小学开发苹果软件 高科技“监工”家长成常态
·青岛投18亿为中小学换装实现教育装备现代化
·明年沈阳全部小学免费开设铝板琴和竖笛课
·莫言小学辍学当放牛娃 盘点那些辍学的
·题目里车1小时行驶165千米 小学生答:此题违交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