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高考作文的热议逐渐冷却,现在是冷静分析高考作文作文核心问题的时候:高考作文的文学性。为何出几篇文学性强的好文章这么难?是高考作文先天发育不良,还是后天惨遭宫刑? 随着高考()的结束,对高考作文的热议也逐渐冷却,现在正是冷静分析高考作文作文核心问题的时候:高考作文的文学性。 作文与文学原本是琴瑟相和的知音,自从“高考”插足以来,琴与瑟渐行渐远。从命题作文到话题作文,从材料作文再到新材料作文,高考作文的出题形式日渐开放,可是每年的数百万考卷中罕见佳作。 作文考察的是考生对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以及基本的文学素养,原本不该离文学很远。可是,为何出几篇文学性强的好文章这么难?是高考作文先天发育不良,还是后天惨遭宫刑? 一、出题之弊:逐渐开放了“肉体” 依然缚住“灵魂” 考生与《意林》一起意淫 每年高考都是全民的狂欢,狂欢的焦点是“高考作弊”和“高考作文”。舆论界讨论高考作文的第一波针对的是高考作文出题。高考作文题的材料来源曾经很神秘,想猜题的老师、学生绞尽脑汁也不得要领。现如今,这一点已经不那么神秘了。据报道,今年很多地方的高考作文出题材料来自《意林》杂志。这本小杂志中的文章命中了全国卷以及山东等八省的高考作文题。该杂志的总编辑顾平不失时机地宣传说,2012年有33%的高考作文命题来自《意林》,而2013年的比例上升到了40%。高考作文也因此被舆论界誉为“意林体”。 也有专家高度评价了今年的高考作文命题,但这些好评之声很快就被洪水般袭来的唾骂声掩盖了。先是针对浙江作文考题提出的“英国作家戈尔丁”与“美国作家菲尔丁”的争议,随后是针对江苏作文考题提出的“蛾子”还是“蝴蝶”的讨论,出题专家的“素养”受到了质疑。这些尚且是表面的质疑,更为深刻的是对作文题本身,也就是对“意林体”的质疑。《意林》的文章多半是励志小故事和有价值观导向的议论短文,聊作消遣尚且可以,根本谈不上文学性。从命题作文到材料作文,高考作文的形式解放了,但作文的灵魂依然受到“意林体”的束缚。 在“意林体”的影响下,高考作文出题逐渐远离现实,甚至粉饰太平,给考生进行励志洗脑,让考生写作时无法笔触残酷的现实,也无法挥洒自由的意志。面对这样的考题,学生的独立思想遭到禁锢,自由精神受到束缚,只能围绕着“大励志”范畴,用“意林体”来意淫幻想中的世界。在这样的世界中,思想已经远去,文学就更远了。这就难怪语文出版社社长王旭明()看了今年的作文考题后气愤地说:“高考出题者再这样年复一年地下去,不毁掉中国语文教育才怪。” 高考作文丢掉的不止是文学 有些国家的高考也考作文。总体来看,外国高考作文考察的是学生的文学素养、创新思维和想象力。一般情况下,考题与现实生活结合紧密,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专长写作,可以自由发挥,没有任何局限与束缚。美国高考作文的命题涵盖文学、历史、政治、艺术、科学、体育等领域,只要考生文笔优美、言之有物、深刻有据就好。有些高考作文题考的不仅是考生的文学修养、历史积淀,更为重要的是考生对现实、人生更深刻和更广阔的思考。 美国芝加哥大学的高考作文考题之一是:“当你开车进入芝加哥市区时,从肯尼迪高速公路上能看到一个体现芝加哥建筑特征的建筑壁饰。如果让你在这座建筑物的墙上随便画,你会画什么,为什么?”面对这种题目,任何学科背景的人都可以自由发挥。可以写一首透着浪漫的小诗,可以写一篇文采飞扬的散文,也可以写一篇思想深刻的评论。考生可以无限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里没有限制,也没有束缚,给考生充分的空间展示自己的文笔和能力。这点在国内高考试题中是从未如此好的体现过。 反观国内考题,丢失的不仅是文学性,更是深层的东西。今年全国卷新课标Ⅰ卷作文题目的主题是“经验与勇气”,材料下方的要求是“选择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在不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在中国的语境下,“经验”与“勇气”是政治色彩较为浓的词汇,离文学远之又远。若说这个题目能启迪哲思,那也不过是在马列本本主义的基础上作无病呻吟的思考。这个题目没有任何画面感,无法激发考生的想象力,也过于俗套,不能点燃文学思维的源泉,更不利于发挥创造力。在材料与选题的束缚下,出好文难于上青天。其他的高考作文试题也大都处在这个水平线上。 二、体裁受限:诗歌被打入“冷宫” 小论文大行其道 诗歌失宠之后 今年高考,北京、上海等很多省市的高考作文依然要求将诗歌体裁排除在外。有些省虽然没明确说明,但只要求写“记叙文或议论文”,实际上还是变相排除了诗歌体裁。诗是一种抒情言志的文学体裁,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基本的文学形式。诗能够高度精炼地概括现实生活,最为深刻地抒发人的思想情感和释放人的想象力。在中国历史上,诗人、诗作的数量堪称世界之最。高考作文是考察学生语言能力的重要途径,舍弃了诗歌这种经典的文学体裁,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一种文学教育的倒退。 反对将诗歌列入高考作文体裁的专家大底认为,诗歌受形式的限制,很难达到高考作文的字数要求。也有人认为,诗歌极具个性,很难用统一标准来衡量,是个见仁见智的体裁。这些观点很难站住脚。首先,诗歌也可以写很多字,只不过达到字数要求需用更多稿纸罢了。只需给有诗作特长的学生增加几页稿纸就能解决这个问题,一场高考多用几张纸也不算什么祸国殃民的事情。此外,关于诗歌的评价。诗歌是很具个性,但诗作的文学表达力不亚于任何文学体裁,可以讽刺,可以谩骂,可以抒情,也可以议论,灵活多样。在作文中,好诗的前几句就能抓住读者的心。 诗歌“出局”折射的是出题人迎合社会趋势的心态和忽视了文学本质的草率。从传统出版的产品结构可以看出,诗歌等纯文学的产品日益萎缩,也可以看出读者越来越不读文学了。这并非好的现象,而是泛娱乐时代社会整体文学欣赏水平倒退导致的必然结果。面对这种现象,出题人应该承担起弘扬诗歌等纯文学阅读的责任,而不是通过限制诗歌体裁来取宠于公众。如果在高考中强调诗歌体裁,那么学生在学习阶段和备考阶段必然会阅读诗歌和练习诗歌写作。这对纯文学的教育大有裨益。出题人的本末倒置,致使诗歌体裁淡出高考作文,直接的结果是越来越多的学生不再重视诗歌。这种出题心态盼不来好文。 写来写去都是小议论文 翻开高考作文史可以看出,早年高考作文更多写议论文。华东师范大学附中语文高级教师邱嘉峪认为,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作文内涵比较窄,所以流行写议论文。自话题作文、材料作文兴起以来,作文体裁越来越放开,多数考题规定除诗歌外,题目自拟,不限文体。但是,话题作文与材料作文也有明显的局限性,那就是作文的主题是被限制住的,学生一旦跑题就很容易得低分。这就造成了一个现象,学生为求稳,努力揣摩作文材料的主题,然后围绕主题写议论文。笔者查阅了高考作文网2001年到2012年的高考满分作文和优秀作文发现,多数作文的文体都是议论文。由此推及广大考生可知,高考作文中,四平八稳的议论文一定大行其道。 并非议论文无法出彩,而是议论文最容易模式化。学生经过大量训练,基本上能做到第一段怎么写,第二段怎么写,甚至可以精确到写几行,写多少字。经过这些训的学生思维比较固化,思想比较僵化,行文模式化,写出来的东西如一个模子出来的,缺乏个性,更不要说文学性了。当想象力被各种模式与条条框框束缚住时,它注定会死亡,没有任何希望地死去。当创新被各种套路羁绊时,永远都不可能有新的东西出来。离开了丰富的想象,离开了大胆的创造,还提什么文学,充其量不过是文字垃圾。 再者,熟悉“意林体”套路的学生也更容易写出小论文。前文已经说到,“意林体”的特点是励志小品,用所谓经典故事揭示一个励志的道理。这种故事有着明确的价值导向,即总传达一个价值观点。一旦这种故事成为作文素材,考生很容易就会在价值评价的基础上写出一篇赞成或不赞成的文章。这种文章的核心还是论说,而不是文学。“意林体”本质上是文化快消品,不该归入纯文学的范畴。用这种快消品来滋养学生,学生必然出现健康问题,只是病不在身体而在精神罢了。 |
[发布者:yezi] | ||
相关阅读:
·好文渐绝种:谁阉割了高考作文的文学性
·四川高考作文美文频现 已有满分出现
·江苏高考有考生作文只写四字:跪求0分
·天津高考语文阅卷结束 作文评分较宽松
·专家解析30年高考作文变迁 励志故事成近年命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