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评价网 > 考研加油绽 > 资讯要闻 > 正文
案例分析之亚马逊潜行中国7年厚积了什么?(2)
来源:环球企业家
发布时间:2012-05-14 15:22
分享到:

依据刘旭君在亚马逊“我要开店”的经验,这将不会是一段特别难的B2C之旅。乐观的他开始计划着,将商品打入美国市场后,还准备通过亚马逊进军欧洲市场。刘旭君的外贸梦,正在起航。

但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就在亚马逊美国满足顾客需要、刘旭君重拾旧梦的时候,亚马逊中国却没有从“全球开店”项目中得到任何收入上的好处。亚马逊中国专门负责“我要开店”和“亚马逊物流”第三方平台业务的副总裁方淦表示,“全球开店”平台上的商家一般都会在美国进行结算,进入亚马逊美国公司的账目。

不仅如此,在全球开店这个项目上,亚马逊全球还会对亚马逊中国有一个考核:“我们到底帮了多少个卖家到国外去,他们成不成功。他们销售量好不好?”这样看来,亚马逊中国在给美国的亚马逊无偿打工?

面对这样的问题,无论是方淦还是王汉华都会强调一句话:亚马逊是一个整体。这就是我们看亚马逊中国的一个大前提,不能将其看成一个中国公司,而是一个全球化的公司。对一个全球化的公司来讲,在其内部整合全球资源,便是一件稀疏平常的事情。

“全球开店”项目意味着,它可以将中国资源整合进入美国,自然也可以将美国资源整合进入中国。刘旭君在美国开店,可以低成本地利用亚马逊在美国的物流体系和客服体系,这就是对美国资源的整合。就算是eBay也无法提供这样的资源,更别说还没有走出国门的中国其他B2C平台了。

钱和技术

“我们不会缺钱。”作为一个正常运营的企业来说,王汉华说出这样的一句话,似乎有点多余。但是当中国电子商务正以负毛利率的姿态疯狂烧钱的时候,这句话就显得有些分量了。有业内人士曾这样评价亚马逊中国,“他们就是等着那些B2C企业都亏不起。”

2011财年亚马逊净销售额增长41%至480.8亿美元,全年运营利润为8.62亿美元,较2010年的14.1亿美元,同比下跌39%,但是运营现金流同比增长12%至39.0亿美 元。

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人们可能会质疑京东商城、当当网、凡客诚品们是否有稳健资金流,但绝不会担心亚马逊中国缺钱。关于钱,刘旭君讲了一个小例子:“我们在京东和亚马逊都有开店,但京东在淡季结算时会拖延,这给卖家的资金流造成很大压力,而亚马逊半月结算一次很准时。”

王汉华也不断表示,亚马逊对中国的定位仍是高投入阶段。钱不是问题,而亚马逊给予亚马逊中国的又绝不仅仅是钱,更重要的是那些对其他B2C商家而言不可复制的技术和物流等“硬能力”。

在亚马逊中国内部有一个运营宗旨—能用机器做的事情,绝不用人工做。就像亚马逊将自己定位为一家技术公司而不是零售公司一样,亚马逊中国也如出一辙。从其他零售行业转过来的销售人员,往往会很纳闷:“亚马逊高薪挖我们来做什么?”亚马逊的系统几乎给他们解决了一切进销存的管理工作。系统可以预测某个产品的某一型号在某一个地区一天能有多少订单,然后根据预测结果可以提前完成备货。所以他们几乎不用加班,这也让国内其他B2C企业的员工们羡慕不已。

这是一个越来越聪明的系统,王汉华很得意:“机器都是需要学习的,我们2004年收购卓越网,用了两年时间将其系统平移到亚马逊的系统。刚开始系统优势不明显,但此后随着处理的订单量的海量增多,系统变得越来越聪明。”

在亚马逊中国的每个下单页面上,都有一行不起眼的说明:“配送至**地区的日期,今天(*月*日),请在*小时*分钟内下单并选择‘快递送货上门’。”其中,“**地区”是可以选择的,意思是,你要是想今天送到指定地点,那么必须在其给出的一定时间段内下单。这就是“定时送货”功能,而亚马逊中国是中国唯一一家可以提供该功能的B2C网站。

该功能去年便正式推出,令王汉华感到骄傲的是,这是由中国研发团队最先研发出来的,然后推广到全球亚马逊。“定时送货”功能需要强大的系统挖掘能力,可以极快地计算出库存、匹配出最优的仓储配送路线,再分析过往历史上送这些货花了多少时间,再计算出这次大概花多少时间。看似简单的功能需要深厚的技术研发实力。前不久,亚马逊中国又推出了“360度全景产品展示技术”,顾客可以通过页面360度地观看产品。这个技术2年前就在美国亚马逊推出了,今天才在中国推出也是因为技术原因。不过,中国亚马逊的技术实力正在缩小与亚马逊总部的距离,这也正是7年时间沉淀的结果。

“它的基因一定要是技术公司,我们公司最牛的是工程师。”王汉华不愿透露中国到底有多少工程师,但他表示这是一个庞大的队伍,而且亚马逊已经将供应链管理方面的研发部门几乎全部设在中国,拿王汉华的话讲就是,“中国的供应链管理是最复杂的,物流环境最恶劣,只要把中国供应链管理理顺了,全球就不成问题 了。”

“定时送货”功能同时也暗含着,中国亚马逊在供应链整合和物流配送上的强大能力。目前亚马逊中国已有11个运营中心(即仓库),总运营面积近50万平米。公开数据显示,以打造物流见长的京东商城也不过只有40多万平方米的仓储面积。目前,亚马逊中国可以完成53个城市的次日送达。据方淦介绍,亚马逊在物流投入上会预计出5年的冗余。这也就是为什么,“我要开店”平台运营近1年仍然可以对品牌商开出那么优惠的条件。

无入场费、无年费、无平台使用费,“包括物流费用才扣点4%,后期也没有营销费用,目前来说还是比较划算。”一家做手机配件的公司副总经理施峰表示,没办法去天猫做,不仅年费高,后期的营销费用也高,前三页推广都要上百万元,中小商家承受不起。

3月份,部分商家因QQ商城年费提价而选择撤离后,腾讯公布了一份业内的收费标准:QQ商城年费6000元;天猫10000至60000元;当当网按照SKU每月收300元至1000元。佣金方面,QQ商城和天猫均收取销售额的0.5%至5%,当当网1%至4%,京东商城则为5%至30%。相比之下,亚马逊“零投入”和4%至5%的扣点,优势尽显。

就像亚马逊全球不仅卖产品还卖技术和物流一样,亚马逊中国也正走向这一条道路。方淦几乎没有销售经历,前一份工作任职是微软中国新兴市场业务总经理,在西雅图曾与亚马逊对街而立,他对后者的印象就是“一家和微软一样的技术公司”。“微软实际上就是做平台的,我现在亚马逊中国负责第三方平台,同样也是做平台。所以没有差别。”这是方淦对自己工作的定义。

亚马逊中国实际上一直在复制亚马逊全球的技术基因,只不过到目前为止还只是小试身手。亚马逊2004年上马的AWS云服务已经发展到了30种不同的服务,数千家大型和小型企业及个人开发者成为它的用户。作为AWS最早的服务之一,S3存储服务目前拥有9000亿个数据载体,每天新增超过10亿个。S3每秒钟可以处理超过50万次交易,最多的时候每秒钟要处理近100万次交易。正如贝索斯所言:“所有AWS服务都是‘按需付费’,这将资本支出从根本上改变为一种变量成本。”

假设AWS可以复制到中国,它可以促使更多的传统企业进入互联网,亚马逊中国自身也因此获得更精准的数据挖掘系统。从这个角度来看,亚马逊中国具有不可预知的技术潜力。

2011年底,亚马逊将“卓越亚马逊”改为“亚马逊中国”,这里包含了很多种意思。第一,亚马逊这个品牌在中国已经进入成熟期;第二,中国市场成为贝索斯日常工作中的一个重点,资源的倾斜是必然的。也就是说,引入AWS只是时机选择的问题。

你会发现,这是一个非常有节奏的公司。它有自己的运作逻辑,不慌不忙,不看竞争对手,只看前方。王汉华在总结亚马逊中国到底复制了亚马逊什么的时候,讲了三点:一是顾客,二是长远利益,三是创新。后两个落实到有形表现的便是技术和物流的创新和布局,“从顾客出发”则几乎成为贯穿公司运营始末的理念,在这一点上,亚马逊中国复制得怎么样?

完全顾客导向

或许每一个商家都会说自己从顾客出发,但不同的是,亚马逊可以为此讲出背后的系统机制。在亚马逊总部始终会设一个客户体验官,任何产品上市之前,都必须通过这个客户体验官,如果他不同意,那么这个产品就无法上市。这就是有名的客户体验官“一票否决制”。

这个客户体验官的形成也颇有意思,首先从各个部门抽调出优秀的人员(比如六级程序员),形成一个松散的团队,再找出对客户感觉非常好的人,送到美国培训,然后进行严格的考试,通过者给予结业。这些人员同时还必须同时负责之前部门的工作。

两年前,亚马逊开始在中国公司实行该制度,形成机制完全一样。一个疑问是,为什么中国公司不是完成收购之后就立即实施?王汉华给出的解释是,“刚开始中国网购不成熟,我们无法找到这样一个符合资质的优秀顾客代表。”从其复杂的产生机制来看,或许有一定道 理。

有人说,亚马逊太不了解中国市场了,所以不会做大。但亚马逊也是积累了8年才开始盈利的(1995年至2003年),这就是贝索斯一直强调的顾客飞轮效应:其起点就是客户体验,这是指以客户体验为出发点的一个良性循环。当客户体验更好的时候,流量自然会增加,更多的流量会吸引卖家来网上卖东西,这样消费者就有了更多更丰富的选品,以及获得更方便的服务,这也将进一步提升客户体验。随着飞轮的不断成长,运营成本会被分摊,成本结构将会更加合理,可以将省下来的钱返还给消费者,以形成低价,这也是提升客户体验的一个重要因 素。

“我们进入亚马逊主要也是看其服务好,收费也相对低,更重要的是其客单价要高出其他平台5%左右(说明用户要高端一些)。”达芙妮电子商务事业部商品总监李晓婷是“我要开店”的品牌商,已经被亚马逊所吸引。商家被吸引的结果就是选品获得扩张,2004年亚马逊中国只有图书等6大类60000多种商品,如今已拥有28大类超过500万种,最关键的是电器数码、日用百货以及服装鞋靴等业务销售比例已超过50%,早已超越图书商的角色。就算是又卖房子、又卖车和火车票的京东商城,所有品类加起来也只有200万种商品。

亚马逊中国完全按照亚马逊“大而全”的思路在发展品类,而更关键的是,它在做品类布局时是从顾客需求出发。一个有趣的现象,在京东商城、淘宝、凡客诚品这类平台上,第三方品牌商往往被单独划出一个频道,比如京东商城的“品牌直销”,凡客甚至单独开了一个V+平台专门予以区分,但是在亚马逊中国页面上,他们都是和亚马逊自己的产品混在一起,然后一起按品种分类,一起分享亚马逊的物流。即便是加入“全球开店”的中国品牌商,在美国页面上同样是与当地产品混在一起的。

“这样做可以统一顾客体验,而且顾客最先需要的是产品,其次再是品牌诉求。”无论是王汉华还是方淦都有着一致的理解,较高的客单价也反映出顾客愿意为统一的体验买单。王汉华说,他绝不做无法控制顾客体验的品类扩张,比如卖房子、卖车,“这些还是需要去线下看,然后线下交易,而我们要做的是能够在线上完成所有体验的商品。”

其实,这些处理细节已经可以看出,亚马逊背后有着严格的顾客导向机制。“这是系统工程,不是靠一招鲜就能做好顾客体验的。”王汉华一直在做这样的表白:“跟其他公司比,也许我们的定位不一样。我不需要炒销量或者是因为上市要融资,我是扎扎实实地想做这个事 情。”

如果说亚马逊中国在品类上还有什么没有复制到的基因,那就是Kindle、Kindle Fire和电子书。这类产品最大的魅力不在于一款跟风的移动终端产品,更重要的是对整条供应链的改变。比如由两者诞生出来的KDP出版服务,可能会让出版商彻底退出供应链。就像贝索斯所言,“通常情况下,KDP图书的售价为2.99美元,作者的版税约为2美元。如果按出版业17.5%的版税计算,作者要得到2美元版税,电子图书的价格将上涨至11.43美元。我认为,2.99美元的电子图书销量将远高于11.43美元的电子图书。”

亚马逊中国该怎么做?王汉华说,他们正在积极和中国相关部门一起推动数字版权的制定。一旦国家有实质性的动作,引入相关产品将是十分迅速的事情。

或许此时再说亚马逊中国复制亚马逊,已经不太准确,我们应该说,“亚马逊中国就是亚马逊。”我们要追问的是,在中国这场电子商务马拉松长跑中,亚马逊凭借固有的运作方式是否也能成为NO.1?

【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发布者:yezi]
  相关阅读:  ·北大新任校长王恩哥:一所大学也要有梦想  ·物理学家王恩哥就任北京大学第十一任校长  ·研究生为助父“留任”校长编造茂名“最大贪污  ·专访:中新高校校长看好亚洲大学发展前景  ·粤港合作“一试三证”首颁44张证书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5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文明上网,理性评论:
表情:
用户:密码: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