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也就是为什么国外公共财政投入的早期项目通常将低收入、少数裔、移民等社会群体的家庭及子女作为优先考虑对象。比如,数十年来,美国坚持将联邦政府最大的一笔针对学前期儿童的资金投入到“提前开端”项目。“提前开端”的幼儿机构的准入标准是家庭收入低于联邦贫困线。没有居住年限要求、不需要绿卡、不需要国民身份,“穷”是真正的硬指标。提前开端机构不仅为低收入儿童提供着符合儿童发展特点的教育,还提供健康、营养等方面的服务。而“提前开端”在改善不利儿童发展方面的积极成效,也让美国两党都支持对该项目的持续投入。 在笔者走访的农民工家庭中,不管家中有没有人照看孩子,都倾向于送孩子进幼儿园,因为他们相信“多少能学点东西”.农民工家长希望子女通过教育渠道向更高社会阶层的流动,这也是他们唯一能指望的上升途径。他们比城市家长更看重子女的学业成绩,虽然这一点经常为人们诟病。但农民工家长有自己的道理,他们清楚知道自己的子女早晚要回老家通过当地考试的选拔才能进入高等学府,“不能学得比老家孩子少”成为他们心中的达摩克里斯之剑。(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微博)教育学部博士)
(人民网-财经频道) |
[发布者:yezi] | ||
相关阅读:
·北大新任校长王恩哥:一所大学也要有梦想
·物理学家王恩哥就任北京大学第十一任校长
·研究生为助父“留任”校长编造茂名“最大贪污
·专访:中新高校校长看好亚洲大学发展前景
·粤港合作“一试三证”首颁44张证书
|